蛟龙号,是一种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用于深海探测的载人潜水器。它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地球最深的海域开展科学考察、资源调查、地质取样等任务。蛟龙号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牵头研制,是我国首个能够下潜至7000米级别的深海载人潜水器,标志着中国深海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蛟龙号的核心结构是一艘整体呈“水滴型”的潜水器,外部采用高强度钛合金材料制成,以适应深海数百兆帕的极端水压。在蛟龙号的中部设有球形耐压舱,可容纳3名潜航员。耐压舱的壁厚达到了近10厘米,能在7000米深度下依然保持内部为常压状态,从而保障潜航员的生命安全。
为什么要使用“蛟龙号”这样的载人深潜器进行深海探测呢?因为深海是地球上最神秘、最不为人知的领域之一。科学家估计,全球海洋中约有95%的区域仍未被充分探索。深海中存在丰富的金属矿产(如结核锰、钴、稀土)、天然气水合物等战略资源;此外,还有大量奇特的深海生物和极端环境下的生态系统,对研究生命起源、地质活动、全球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正因如此,深海被称为“第二太空”,而蛟龙号就是我国驶向这片“地球最后边疆”的先锋。
在蛟龙号潜水器中,有四大关键系统构成其作业核心:耐压舱、推进系统、浮力材料与机械臂。
耐压舱是蛟龙号的核心,它由钛合金构成,球形设计有助于均匀分散水压,在7000米深度承受超过1000个大气压仍能保障内部三名潜航员的活动环境。
推进系统由多台电动推进器组成,安装在潜水器不同位置,用于实现前后、上下、转向等运动控制,在复杂的海底地形中灵活操作。
龙鳔是“蛟龙号”的可调压载系统具有在水下对潜水器实施重量调节能力,实现“蛟龙号”在海底作业过程中的自身重量平衡。
机械臂为蛟龙号的重要操作工具,它能灵活完成海底采样、布放仪器、甚至与海底热液喷口或沉积物互动等任务。蛟龙号配备的机械臂可完成精密抓取,适应各种作业环境。
拥有了这些“黑科技”的蛟龙号已经多次完成重大深海任务,其中最著名的是2012年成功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7062米深处,刷新了当时世界同类潜水器的作业深度纪录。在这一过程中,蛟龙号不仅实现了采样、取证、摄像等高精度任务,还标志着我国掌握了稳定可靠的深海载人作业能力。
基于十余年来在潜水器结构工程、材料技术、生命支持系统等方面的深入积累,以及深海探索任务的大量数据支持,中国已逐步具备建立深海科研体系的能力。在这背后,是千余名工程师、海洋科学家、潜航员昼夜不息的努力,也是我国在“海洋强国”战略中的坚定一步。
未来,蛟龙号以及更多先进潜水器,将继续为我们打开神秘的深海之门,为人类提供更多宝贵的知识、资源与安全保障。
来源: 数字化科普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