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拥有全血、血小板、造血干细胞捐献经历的护士,我想用专业视角和亲身经历告诉你:无偿献血不仅是拯救生命的善举,更是一场对献血者和受血者都有益的 “健康双赢”。
一、临床视角:血液如何成为生命的 “救命稻草”
在急诊室,因车祸大量失血的患者,需在最短时间内输注红细胞维持血氧供应。
在血液科,白血病患者因自身造血功能衰竭,定期依赖血小板输注防止致命性出血。
在产科,产后大出血的产妇需要血浆补充凝血因子,才能脱离危险。
每一袋血液,都是临床救治中不可或缺的 “生命燃料”。目前这些血液成分无法通过人工合成技术批量获得,无偿献血对于临床救治的不可替代性愈发凸显。我曾护理一位因消化道大出血陷入昏迷的患者,正是及时输注的 4 个单位红细胞和 2000 毫升血浆,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二、亲身经历:不同类型献血的安全实践
1.全血捐献:第一次捐献全血时,严格的健康筛查让我倍感安心。工作人员不仅详细询问病史,还现场检测血型、血红蛋白、传染病等指标。采集 200毫升全血后,我未感任何虚弱与不适,休息片刻,就马上恢复了正常工作。
2.血小板单采:采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小板采集时,血浆和红细胞会同步回输体内,对自身血量影响极小。我每季度捐献一次血小板,目前已持续三年,血常规检查显示血小板计数仍保持在正常水平,凝血功能也未受影响。
3.造血干细胞捐献:现代捐献技术已无需骨髓穿刺,通过皮下注射动员剂,使干细胞迁移至外周血,采集过程与献成分血类似。除了打动员剂时出现轻微的肌肉酸胀,无其他不适感觉,一周内血液系统完全恢复到捐献前水平。而这份干细胞,成功帮助一名白血病患者重获新生。
三、献血者视角:科学献血如何实现 “健康反哺”
无偿献血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每个人的献血量是有规定的,一次一人只能献全血200毫升-400毫升。这个献血量不会超过人体血液总含量的十分之一,更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定期科学献血,还能给献血者带来一定的好处:
1.激活造血系统:人体的骨髓就像一个“血液工厂”,当献出 200毫升-400毫升全血后,骨髓会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调节下,加速生成新的血细胞。这种造血功能的良性刺激,就像给“血液工厂” 做了一次 “升级”。
2.降低血液黏稠度:临床研究表明,定期献血可使血液黏稠度下降,促进血液循环,适量献血对心血管健康更有潜在益处。我认识的一些献血达人,为了顺利捐献健康血液,甚至戒烟戒酒,跑步减肥,让身体保持好状态。
3.心理正向激励:每次献血后,想到自己的血液可能正在挽救某个人的生命,内心都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能促进内啡肽分泌,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形成 “助人-愉悦-健康” 的良性循环。
无偿献血不是 “牺牲”,而是一场充满智慧的 “健康投资”。它让患者重获新生,也让献血者收获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健康。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护师徐梅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