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世界高血压日前夕,我在门诊遇到52岁的张先生。他拿着140/95mmHg的血压报告疑惑不解:“医生说我该吃药了,可邻居老王血压160都没症状,我这需要吃药吗?”这样的困惑在高血压患者中非常普遍。作为药师,我想通过本文带大家科学认识降压药使用。

血压升高没感觉,真的不用吃药吗?

58岁的李阿姨确诊高血压3年,因无不适拒绝用药。去年突发脑出血后,她流着泪说:“早知会瘫痪,我该按时吃药的。”

科学认知: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血管损害在无症状时已悄然发生。2023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明确:≥140/90mmHg即需干预。对于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等高危人群,即使血压130-139/85-89mmHg也需要治疗。

药师建议:血压监测要"三要"——要定期测量(至少每月1次)、要记录完整(包含测量时间、数值)、要带记录就诊。

降压药一旦开始吃,就得终身服药吗?

31岁程序员小王服药3个月后血压正常,自行停药导致血压反弹至160/100mmHg。复查时他懊悔:“以为痊愈了,没想到更严重。”

科学认知:是否需要长期服药取决于血压类型。继发性高血压(如肾动脉狭窄引起)在病因解除后可停药,但占比较低(约5%)。原发性高血压需长期管理,如同近视需要持续戴眼镜。

药师建议:夏季血压可能自然下降5-10mmHg,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切忌擅自停药。

保健品能代替降压药吗?

65岁的赵伯伯花2万元购买“天然降压茶”,停用降压药后突发心肌梗死。急救时他的血钾浓度高达6.8mmol/L(正常3.5-5.5)。

科学认知:某些保健品含甘草、麻黄等成分,可能引起血压波动或电解质紊乱。正规降压药经过严格临床试验,例如:

- 地平类(如氨氯地平):通过扩张血管降压

- 普利类(如培哚普利):抑制升压激素生成

- 沙坦类(如缬沙坦):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

药师建议:服用任何保健品前请咨询医生或药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降压药会伤肝肾,能不吃就不吃?

45岁的刘女士因担心药物毒性,将药片掰成1/4服用,导致血压控制不佳引发肾损伤。复查时肌酐值已达186μmol/L(女性正常44-97)。

科学认知:沙坦/普利类药物反而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临床数据显示规范用药者肾功能异常发生率<1%,远低于未控制高血压导致的肾衰风险(约18%)。

药师建议:用药期间每3-6个月检查肝肾功能,多数药物可通过调整剂量保障安全。

正确用药的五个关键点

1. 时辰讲究:杓型高血压(晨峰明显)建议晨起服药,非杓型高血压可分次服用。

2. 饮食禁忌:服用洛尔类药物避免突然饮用浓茶,沙坦类药物慎与高钾食物(如香蕉)同食。

3. 特殊人群:孕妇首选甲基多巴,前列腺增生患者可优选α受体阻滞剂。

4. 合并用药:胃病患者服用含利血平的复方制剂可能加重溃疡。

5. 保存要点:硝苯地平控释片需避光保存,受潮后勿继续服用。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规范治疗可使卒中风险降低40%、心衰风险降低50%。当我们纠结“该不该吃药”时,不妨记住:降压治疗不是与药物妥协,而是与健康和解。科学用药配合低盐饮食(每日<5g)、规律运动(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情绪管理,才能真正实现“血压平稳,人生平稳”。

【提示:个体用药方案需经专业医师评估,本文不作诊疗依据。出现视物模糊、持续头痛等急症应立即就医。】

来源: 陈药师药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