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的耳朵似乎总是处于“忙碌”的状态。从清晨的闹钟声到夜晚的音乐声,从嘈杂的街头到办公室的键盘敲击声,耳朵似乎早已习惯了各种声音的“洗礼”。然而,你是否想过,那些看似平常的习惯,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的听力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导致突然失聪?这绝非危言耸听,据相关研究显示,近年来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不良的生活习惯正是其背后的“隐形杀手”。

一、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在短时间内(通常在72小时以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可能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现一侧或双侧耳朵听力下降,甚至完全听不到声音。这种疾病发病急骤,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

二、这些习惯要警惕

(一)长期佩戴耳机

耳机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必备神器”,无论是通勤路上、运动时还是睡前,很多人都习惯戴上耳机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然而,长时间、高音量地使用耳机,会对耳部造成严重的伤害。当耳机音量超过85分贝时,就可能对耳蜗内的毛细胞造成损伤。这些毛细胞是感受声音的关键结构,一旦受损,听力就会下降。而且,长时间佩戴耳机还会使耳道内的空气不流通,容易滋生细菌,引发耳部感染,进一步加重听力损伤。

(二)频繁掏耳朵

很多人习惯用棉签、耳勺等工具掏耳朵,认为这样可以保持耳道的清洁。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耳道内的皮肤非常娇嫩,频繁掏耳朵容易损伤耳道皮肤,导致耳道感染。而且,耳垢(耵聍)本身具有保护耳道的作用,它可以阻挡灰尘、细菌等进入耳道深处。过度清理耳垢,反而会破坏这种天然的保护屏障,使耳道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感染。一旦耳道感染,可能会引发中耳炎等疾病,进而影响听力。

(三)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

现代生活中,噪音无处不在。无论是嘈杂的交通环境、喧闹的酒吧,还是长时间使用高音量的音响设备,都属于噪音暴露。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会使耳部的毛细胞受到持续的刺激和损伤。这种损伤是累积性的,初期可能只是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但如果不加以控制,最终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听力损失。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1亿年轻人因长期暴露于噪音环境而面临听力受损的风险。

(四)过度疲劳和压力过大

在高强度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下,很多人经常处于过度疲劳的状态。过度疲劳和压力过大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听力造成损害。当人体处于疲劳状态时,身体的血液循环会受到影响,耳部的供血也会相应减少。耳蜗是人体内对缺血、缺氧最敏感的器官之一,一旦供血不足,就可能导致听力下降。此外,长期的精神压力还会引发神经系统的紊乱,影响耳部的神经传导功能,从而诱发突发性耳聋。

三、如何保护听力

(一)正确使用耳机

如果需要使用耳机,建议选择降噪耳机,这样可以在较低的音量下听清声音,减少对耳部的刺激。同时,要控制使用时间,每次使用耳机的时间不宜超过60分钟,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此外,尽量避免在嘈杂的环境中使用耳机,因为在嘈杂环境中,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调高音量,从而加重对耳部的伤害。

(二)养成良好的耳部护理习惯

耳垢具有保护耳道的作用,不需要频繁清理。如果耳垢过多,感觉不适,可以到医院请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进行清理。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用硬物掏耳朵,以免损伤耳道皮肤。同时,要注意保持耳部的干燥,洗澡或游泳时,尽量避免水进入耳道。如果不小心进水,可以用干净的棉球轻轻擦拭耳道口,或者将头偏向一侧,单脚跳几下,让水流出来。

(三)远离噪音环境

在噪音环境中工作或生活时,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佩戴耳塞或耳罩。尽量减少在噪音环境中的停留时间,如果需要去嘈杂的场所,如酒吧或演唱会,可以提前服用一些保护听力的药物,如维生素B族等。此外,要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尤其是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如机场地勤人员、建筑工人等,以便及时发现听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每天保证7 - 8小时的睡眠。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缓解压力。可以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对身体的不良影响。此外,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坚果等,这些营养物质对耳部的健康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四、结语

耳朵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之一,它让我们能够听到美妙的音乐、亲人的声音以及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然而,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的听力造成损害。因此,我们要重视听力保护,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改掉那些不良的习惯,远离噪音环境,养成良好的耳部护理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健康的听力,继续聆听这个美好的世界。

来源: 科普驿“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