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25年5月17日是第21个世界高血压日。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很多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科普中国联合新华网、中华医学会,邀请权威领域医学专家,为您解答高血压的认知误区和预防控制。

微信截图_20250516211121.png

01 为何血压会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

正常人24小时血压呈“两峰一谷”的昼夜节律变化,即早晨6-8点、下午4-6点左右为两个血压值高峰,夜间血压开始下降,凌晨2-3点血压降到最低谷。

血压昼夜节律是人体生物钟与自主神经系统精密调控的结果,就像身体里的“作息表”。早晨醒来后,皮质醇、肾上腺素等“清醒激素”分泌增加,血压随之升高,白天工作运动或走路也都会促进血液循环,让血压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晚上这类激素减少,血压跟着回落。

——罗太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 副主任医师

02 如果父母有高血压,子女一定会得高血压?

不会绝对遗传,但风险会增加,遗传与环境存在复杂交互作用。父母单方患病子女风险约28%,双方患病风险升至40%,但非必然遗传。有家族史的人,建议25岁后每年量血压,重点看两个数——早上起床血压(<135/85mmHg)、上下压差值(>55mmHg要警惕血管硬化)。

即使有遗传风险,做到以下三点,能降低一半以上高血压风险:

✓ 少吃咸(每天盐不超过1啤酒瓶盖)

✓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

✓ 每周运动5天,每次快走30分钟

——罗太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 副主任医师

03 高血压是“胖人”的专利,瘦人不必担心?

高血压与遗传、精神压力、饮食结构、年龄等多种因素有关,肥胖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减重可以一定程度降低血压水平,但高血压并不是“胖人”的专利,瘦人也同样需要警惕。

——邢云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医学科 主任医师

04 明明没有相关症状,为何却被确诊了高血压?

高血压的诊断是根据血压的测量值,而不是主观症状来决定的,高血压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同样会引起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因此即使血压正常,也需要定期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

——邢云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医学科 主任医师

微信截图_20250516211711.png

05 得了高血压,就要少吃盐、少吃肉吗?

减少盐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但非完全禁盐。每日盐摄入量应逐步降至5克以下 ,相当于一平啤酒瓶盖的量。这包括烹调用盐、调味品(如酱油、腐乳)及加工食品中的隐形盐 。肉类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可以优先选择深海鱼、去皮禽类、瘦牛肉等,减少动物内脏、肥肉、腌制肉类等荤食。且长期不吃肉容易造成贫血,进而可能影响血压稳定。

——杨旭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特需医疗中心 主任医师

06 高血压患者运动有危险,最好避免运动?

高血压患者并非必须避免运动,但需根据病情分级、血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风险选择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合理运动不仅有助于降压,还能改善心血管健康。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并长期坚持。

建议首选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但血压显著升高(如>180/110mmHg)或波动大时应暂停运动。

——党爱民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特需医疗中心 主任医师

微信截图_20250516211611.png

07 高血压患者必须终身服药吗?血压正常后停药行不行?

是否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需要根据类型、年龄、血压水平、服药效果以及个体差异等综合决定,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多数高血压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控制血压。少部分早期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控制血压,如果血压稳定,医生会建议尝试减少甚至停止服药。还有部分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原发病痊愈后,血压恢复正常,可能停用降压药。患者应遵医嘱定期监测调整治疗方案。

——唐芹 中华医学会科普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资深研究员、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08 降压药有副作用,能不吃就不吃?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高血压被称为“隐形杀手”,很多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但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持续损害血管和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通常情况下,多数患者对降压药的耐受良好,部分降压药确实可能出现一定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需要遵医嘱进行药物更换或调整。规范用药,科学控压,是守护健康的关键。

——唐芹 中华医学会科普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资深研究员、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09 高血压目前都不能彻底根治?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高血压就是由遗传和多种环境因素,比如吃得太咸、不爱运动、失眠、精神压力大、肥胖等一起共同导致的血压增高,一般来说这种高血压是不可以根治的,要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长期服用适当的降压药物把血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继发性高血压就是其他疾病导致的血压增高,如果这个疾病治疗了,一部分人的高血压可以得到根治。

——王鸿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高血压专业 心内科 主任医师

10 如何正确监测血压?

正确的监测血压要注意几个方面:

✓ 选择经过验证的上臂式的电子血压计,上臂太粗或太细,要选择相应的大号或小号袖带;

✓ 测量血压时,捆绑袖带上臂的中点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要选择有靠背的椅子,坐直,双腿放松、落地。

✓ 每次血压测量都要连着测量2-3次,间隔1分钟,记录后两次血压和心率的平均值。通常,早上测量要在服药和早餐之前,晚上在晚饭后或上床睡觉前。不论早上,还是晚上,测量血压前均应注意排空膀胱。

✓ 初诊和调药阶段,每次看医生前一周每天早、晚测量,血压稳定后可以每周测量一天。

✓ 如果有头晕等不适,当时测量血压。

——王鸿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高血压专业 心内科 主任医师

养成平衡膳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定期监测血压

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尤为重要

希望大家都能血压正常,健康生活!

策划:阎冬

联合出品:科普中国×新华网×中华医学会

本文图片及封面图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来源: 科普中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