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与大家分享肺癌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肺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病。

今天,我要告诉大家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一位肺癌患者,近期复查显示肿瘤明显缩小,疗效显著!再次证明,科学防治、规范治疗能够为肺癌患者带来新生。帮助大家树立科学防癌观念,掌握守护肺部健康的关键方法。

一、肺癌防治形势严峻,早筛早诊是关键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约75%的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错失手术机会。但早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核心在于“早筛早诊”!低剂量螺旋CT(LDCT)是筛查早期肺癌的“金标准”,可发现小至1-2毫米的结节,较传统胸片敏感度提升6-10倍。建议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家族史、职业暴露者)每年定期检查。

二、肺结节≠肺癌,科学管理避免过度恐慌

肺结节中仅少数为恶性,需结合大小、密度、高危因素综合评估。例如,直径<5毫米的微小结节恶性风险不足1%,而>20毫米的结节风险达50%以上。

发现肺结节后,应遵医嘱定期随访:<6毫米者每年复查,>8毫米者需3-6个月复查,必要时通过穿刺活检明确性质。切勿因焦虑盲目手术,也切忌忽视潜在风险!

三、化疗与免疫治疗:副作用可控,生存获益显著

过去,化疗常因恶心、脱发等副作用令患者畏惧。如今,随着止吐药物(如昂丹司琼)和剂量优化策略的应用,副作用已大幅降低,80岁以上患者亦可耐受。免疫治疗通过激活自身免疫系统精准抗癌,具有“拖尾效应”,部分患者甚至实现“临床治愈”。

四、免疫联合治疗:强强联手,突破生存瓶颈

对驱动基因阴性患者,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显著提升疗效。研究显示,免疫联合化疗的客观缓解率(ORR)达64.8%,中位生存期延长至27.4个月,远超传统化疗。即便PD-L1低表达患者,联合方案仍可带来生存改善,且安全性良好。

五、积极行动,筑牢肺癌防治屏障

1.高危人群早筛查:45岁以上吸烟者、慢性肺病患者应每年接受LDCT检查;

2.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减少空气污染暴露;

3.科学治疗:信任医生,规范管理副作用,坚持随访;

4.心理建设:肺癌≠绝症,晚期患者通过综合治疗可长期带瘤生存,甚至回归正常生活。

肺癌治疗已迈入精准化、慢病化管理时代。从“谈癌色变”到“与癌共存”,我们见证着医学的进步与生命的奇迹。

请牢记:科学防治,积极治疗,每一个肺结节都可能是生命的警示,每一次规范治疗都是希望的延续。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谭静 张琼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谭静 张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