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存续委员会(SSC)海龟专家组开展的新研究显示,数十年来的持续保护工作改善了全球大多数海龟种群的生存状况。
这项多年研究发表在《濒危物种研究》上,更新了全球海龟保护现状和优先事项,评估了全球6个物种的48个海龟种群,并召集了来自50个国家的近150名海龟专家来评估其所受威胁和保护能力。结果显示,大多数海龟种群的威胁已经下降。超过40%的海龟种群现在被海龟专家组视为低风险-低威胁,高于2011年的23%,这给人带来了希望,表明海龟保护工作正在许多地方产生积极影响。
“这项工作展现了全球各地局部保护工作的深远影响,反映了无数个人和组织在陆地和水域为保护这些古老且具标志性的海洋生物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布莱恩·华莱士表示。
然而,研究结果也凸显了持续行动的紧迫性。例如,研究发现,渔业误捕是全球海龟面临的最紧迫威胁,除此之外,沿海开发、海洋污染(尤其是塑料污染)、气候变化以及人们对海龟及其所产卵的直接捕获和采集等风险也同样存在。
地理差异与脆弱种群
研究结论显示,太平洋的九个海龟种群被海归专家组列为高风险-高威胁,表明太平洋地区急需开展针对性干预。相比之下,大西洋的许多海龟种群被评为低风险-低威胁。此外,研究还表明,作为全球七种海龟中体型最大、分布最广的棱皮龟,在研究涉及的所有海龟种群中,其风险和威胁综合评分最高。
“总的来说,几十年的海龟保护工作取得了成效,这是个好消息。但同时,这也是一个行动的号召,提醒我们必须继续开展工作,并加倍努力保护那些最受威胁的种群。我们需要更多的资金、更强的合作以及提升保护能力,特别是在对海龟重要且面临社会经济挑战的地区。”海龟专家组联合主席、海洋社会学会会长罗德里克·马斯特说道。
行动带来希望
尽管该研究为许多海龟种群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面,但重要挑战依然存在。加强渔业管理、国际合作以及对社区主导的研究和保护工作的持续投资,对于确保海龟种群的生存以及为子孙后代守护健康的海洋至关重要。
为助力利益相关方和公众利用这项研究的成果,作者们推出了一个交互式在线工具。“这个用户友好的在线工具提供了研究涉及的所有海龟种群状况的详细信息,”海洋社会学会海龟保护项目主管、报告的合著者阿什利·班迪梅尔表示,“我们希望它能促进全球对支持实地保护工作的进一步理解与合作。”
“我们知道,保护工作是有效的,尤其是当应对相关威胁并增强海龟种群韧性的协作努力能够长期持续时。正如海龟教导我们的那样,慢而稳者胜。” 布莱恩·华莱士总结道。
关于物种存续委员会海龟专家组
IUCN SSC物种存续委员会(SSC)海龟专家组(MTSG)被视为全球海龟保护的权威机构。MTSG侧重于制定和支持战略,确定优先事项,并提供促进和指导海龟及其栖息地保护的工具。专家组希望海龟在一个健康的星球上发挥其生态作用,在这个星球上,所有人都珍视并为它们的持续生存感到庆幸。
一只玳瑁海龟(hawksbill sea turtle)正在死去的珊瑚礁中寻找食物。玳瑁海龟以海绵为食,也经常在珊瑚礁中寻找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2019年是全球变暖持续影响珊瑚礁的一年。海水温度升高导致珊瑚白化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印度尼西亚位于“珊瑚三角区”,是世界上珊瑚多样性最高的地区,但也因此对气候变化格外敏感。这张照片,也反映出珊瑚礁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珊瑚白化和死亡导致珊瑚礁生物多样性下降,对依赖珊瑚礁生存的生物造成了影响。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2019年拍摄于印度尼西亚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注:本文仅代表资讯,供读者参考,不代表平台观点。)
编译 | Richard
审核 | Maggie
排版 | 绿叶
参考链接略
来源: 海洋与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