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永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九病区)**凭借精湛医术与团队协作,成功为一名3岁患儿实施全身麻醉下的“腹腔镜左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第2天就顺利出院。

小儿腹股沟疝是常见的腹壁先天性发育异常,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幼儿出生后不久,在腹股沟部位有可复性肿块。

长期的哭闹、便秘、营养不良,或者其他的原因导致腹内压力增高,可增加腹股沟疝的发生机率。此病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病率,少数患儿能够自愈,但大部分患儿须通过手术治疗。

小儿疝气手术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开放的疝囊高位结扎,另外一种是腹腔镜微创的疝囊高位结扎。开放的疝囊高位结扎,体外手术疤痕大且明显。

微创的疝囊高位结扎,能够发现对侧隐匿性疝可能,也就是手术前你只发现一侧有疝气,另一侧没发现,如果做腹腔镜微创手术的话,它就有可能会看到,对侧到底有没有问题,若对侧有问题可一并手术,避免患儿二次住院手术,减少手术次数及费用,体外手术疤痕小且隐匿。

目前,医院小儿腹股沟疝微创手术治疗已经常规开展,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后24小时即可出院回家,对宝宝几乎没有影响。

什么是腹股沟疝?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先天性腹壁发育异常所致的疾病,其发病原因为鞘状突未闭。我们腹部和大腿之间的斜行区域叫做腹股沟区,其深面的腹股沟管和鞘状突在胚胎时期是男宝宝的睾丸从腹腔进入阴囊(女宝宝的子宫圆韧带进入大阴唇)的通道,就像穿行在腹股沟区的“隧道”。

如果宝宝出生后这个通道没有闭合,当宝宝剧烈哭闹、咳嗽或用力排便时,腹腔内压力增加,肠管、卵巢、大网膜等腹腔内容物顺着这条“隧道”进入腹股沟区(男宝宝甚至可以进入阴囊),就形成腹股沟斜疝,也就是俗说的“疝气”,不少地方的方言,还把腹股沟斜疝形象地描述为“漏肠”。

什么是嵌顿疝?

上面说到,鼓出来的包块会在宝宝安静时缩小或消失,但是如果从“隧道”里跑出来的肠管、卵巢等在“隧道”里卡住回不去了,宝宝安静时包块不能缩小或消失,就形成“嵌顿疝”。

如果卡住的时间太久,可能会影响肠管、卵巢或睾丸的血供,甚至导致这些器官缺血坏死。因此,如果宝宝安静一段时间,包块仍然没有缩小、消失,反而逐渐变硬,甚至宝宝出现呕吐等情况,就需要立即就医。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江永县人民医院 黄跃武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江永县人民医院 黄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