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体检日益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在胸部CT 检查报告中发现 “肺结节” 的字样。面对这一陌生的医学术语,不少人陷入恐慌,第一反应就是:“肺结节需要手术吗?” 事实上,并非所有肺结节都需要手术干预,而微创治疗作为目前处理肺结节的常用手段,也有着明确的适应症。了解这些知识,对患者正确应对肺结节、做好术后康复十分关键。
肺结节不一定都要手术
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 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它就像是肺部里的 “小疙瘩”,根据密度不同,可分为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其中,实性结节指内部全部是软组织密度的结节,磨玻璃结节则表现为密度轻度增高的云雾状淡薄影,部分实性结节是既有磨玻璃密度又有实性成分的结节 。
大部分肺结节是良性的,比如由肺部炎症、结核等疾病痊愈后留下的疤痕,这类结节通常生长缓慢,对人体健康没有太大影响,无需手术,只需定期复查胸部CT,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变化。只有当肺结节存在恶变倾向,或已经被确诊为恶性肿瘤时,才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微创治疗的适应症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胸腔镜微创手术已成为治疗肺结节的主流方式。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相比传统开胸手术,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但并不是所有肺结节患者都适合进行微创手术,其主要适应症包括:
高度怀疑恶性的肺结节:如果肺结节在影像学检查中表现出边缘不规则、有毛刺、分叶状,或者短时间内结节大小有明显变化等恶性特征,经医生综合评估后,建议进行手术切除。例如,结节直径大于8 毫米,且 PET-CT 检查提示代谢增高,恶性可能性较大时,可考虑微创手术。
难以明确性质的肺结节:对于一些通过影像学、血液检查等手段仍无法明确性质的肺结节,若患者心理压力较大,或结节存在潜在恶变风险,也可通过微创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引起症状的肺结节:少数肺结节可能会引起咳嗽、咯血、胸痛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时也可考虑手术治疗。
术后康复要点
呼吸道管理:术后患者应积极进行咳嗽、咳痰,以促进痰液排出,防止肺部感染。可以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深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每天3 - 4 次,每次 10 - 15 分钟 。同时,根据医生建议,必要时可使用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帮助痰液排出。
伤口护理:微创手术的伤口较小,但仍需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按照医生要求定期更换伤口敷料,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如有问题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饮食与休息:术后患者身体较为虚弱,需要补充充足的营养来促进恢复。饮食上应遵循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原则,多食用鸡蛋、牛奶、鱼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食物。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为身体恢复提供良好的条件。
康复运动: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术后早期可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简单运动,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好转,可下床进行散步等活动。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一般术后1 - 3 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剧烈咳嗽等可能增加胸腔压力的动作。
心理调节:术后患者可能会因担心病情复发等原因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家属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心理支持。患者自身也可通过听音乐、看书等方式放松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有助于身体的康复。
发现肺结节不必过度惊慌,应及时就医,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判断是否需要手术以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对于接受微创治疗的患者,重视术后康复要点,才能更好地促进身体恢复,降低疾病复发风险。(秦皇岛市第三医院 汪琳 )
来源: 医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