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炸鸡奶茶成了“快乐源泉”,沙发和工位成了“常驻领地”,不知不觉间,体重秤上的数字开始“失控”,健康也亮起了“红灯”。
什么“吃动平衡”如此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不合理的饮食和缺乏运动是导致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想象一下,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吃进去的食物是“燃料”,运动则是“动力”。当“燃料”过量,“动力”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而“吃动平衡”就是让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达到平衡,既能享受美食,又能保持健康体重,为身体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健康体重标准
国际上常用体质指数(BMI)来衡量一个人的健康体重状况。BMI 的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 身高 ²(m²)。
对于我国成年人来说,健康体重的 BMI 范围在 18.5 - 23.9 之间。如果 BMI 值低于 18.5,可能意味着身体出现了营养不良等问题;而 BMI 值在 24 - 27.9 之间,就属于超重范畴;一旦 BMI 值达到 28 及以上,就被判定为肥胖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BMI 只是一个参考指标,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每个人的健康状况。
“吃”出健康,这些要点要牢记
想要吃得健康,关键在于均衡搭配。我们可以参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搭配良好进食习惯
-固定时间用餐:每天尽量保持三餐定时,避免饥一顿饱一顿。肠胃也有自己的生物钟,规律进食能让消化酶定时分泌,帮助食物更好地消化吸收。例如,早餐在7 - 9点、午餐在11:30 - 13:30、晚餐在18 - 19:30左右完成,有利于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减少暴饮暴食的风险 。
-放慢进食速度:吃饭时充分咀嚼食物,每口食物咀嚼15 - 20次。细嚼慢咽不仅有助于食物消化,还能让大脑有充足时间接收“吃饱”的信号。研究表明,进食速度过快的人更容易肥胖,而细嚼慢咽的人饱腹感更强,食量也会相应减少。
-食物多样化:每餐保证摄入谷类、蔬菜、优质蛋白质和健康脂肪。可以参考“彩虹饮食法”,选择不同颜色的食物,如红色的西红柿、绿色的菠菜、黄色的南瓜等,不同颜色的食物富含不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满足身体多样化的营养需求。
-合理控制分量: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即可,避免吃得过饱。可使用较小的餐盘和餐具,视觉上会让食物看起来更丰盛,帮助控制食量。同时,遵循“先菜后肉再主食”的进餐顺序,先吃蔬菜增加饱腹感,再摄入适量肉类和主食,有助于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动”出活力,这些运动超适合
运动不必“咬牙坚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才是关键!
- 日常“碎片运动”:上下班路上提前一站下车,步行或骑行;工作间隙起身活动,拉伸筋骨、扭扭腰;爬楼梯代替坐电梯,这些小改变都能为身体增加能量消耗。
- 趣味运动打卡:约上朋友一起跳健身操、打羽毛球,或者报名舞蹈班、瑜伽课,把运动变成社交活动,在欢声笑语中燃烧卡路里。
- 有氧运动 力量训练: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搭配2 - 3次力量训练,像俯卧撑、深蹲、哑铃练习等,增肌的同时提高基础代谢率,让身体变成“燃脂小马达”。
全民行动,让健康“触手可及”
全民营养周,是倡导健康生活的盛会,更是属于每个人的行动指南。无论你是忙碌的上班族、热爱美食的“吃货”,还是渴望健康的健身爱好者,都能在这场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密码。我们呼吁:
- 个人行动:从今天开始,记录饮食和运动,为自己制定“吃动平衡”小目标,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 家庭参与:和家人一起下厨,制作营养均衡的饭菜;周末来一场家庭运动会,共享健康与欢乐。
- 社区助力: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营养科普讲座、健身活动,和邻里一起迈向健康新生活。
来源: 营养师刘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