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的5月15日是全国第32个 “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持续科学补碘,推动健康发展”**。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尽管其在人体内的总量仅为20-50毫克,却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激素不仅调控新陈代谢、维持能量平衡,还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尤其是胎儿和婴幼儿阶段)具有决定性作用。
什么是碘缺乏病?人为什么会缺碘?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和危害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以痴呆、矮小、聋哑、瘫痪为主要特征)和亚临床克汀病(以智力低下为主要临床特征)、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
人体需要的碘绝大部分来自日常生活的饮食之中。然而,世界上很多地区,尤其我国大部分区域的土壤、江河、湖泊及空气中的碘含量都很低。据调查,我国只有3000余万人口生活在高水碘地区,大部分地区还是碘缺乏地区。即便在天津、河北这些有高水碘地区的省市,仍有较多区域还是缺碘的。这些地方出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以及其它植物的碘含量很少,饲养出来的家畜、家禽体内的碘含量也不多。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缺碘环境,又只吃当地产的食材,就难以获得充足的碘供应。
碘缺乏病曾是我国广泛流行的公共卫生问题,得益于全民食盐加碘政策,目前我国已实现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但自然环境的长期缺碘特性与人体对碘的依赖性,决定了科学补碘仍是一项需要全民持续关注的健康话题。
日常生活中如何科学地进行碘补充
**补碘的最佳途径就是摄入加碘食盐。**食盐作为日常饮食的必需品,具有覆盖广、摄入稳定、操作简便的特点。每克加碘盐约含20-50微克的碘,按人均每日5克盐计算,可提供100-250微克的碘,基本满足多数人群需求。此外,加碘盐成本低廉,适合长期推广,是我国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核心措施。但这并不意味着吃越多加碘盐就越好,我们要学会科学用盐,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以下三点:
1**、避免高温烹煮:**碘易挥发,建议菜肴出锅前再放盐,以免在烹炒过程中碘受热失效而失去补碘的作用。
2**、控制总量:**每日盐摄入量建议不超过5克,在补碘的同时兼顾预防高血压等慢性病。
3**、特殊人群注意:**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高碘地区居民需遵医嘱选择无碘盐。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适当摄入海产品(例如海带、紫菜、贝类、海鱼)等优质含碘食物作为碘补充的多样化选择。
在全民追求健康生活的今天,碘缺乏病在全民食盐加碘政策下已实现基本消除,因此我们无需过度担心。正确认识碘缺乏病,持续科学补碘,让我们从一餐一饭做起,用“碘”滴智慧,守护生命之光!
(作者:王超凡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副主任医师)
来源: 精准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