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碘缺乏的危害

碘是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素,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甲状腺作为富集碘能力最强的器官,每天都需要摄取碘,以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血碘被甲状腺摄取后,会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生成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是人体的重要激素,其生理功能包括:

**1.促进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具有协同作用,能够调控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可刺激骨化中心的发育成熟,使软骨骨化,促进长骨和牙齿生长。此外,甲状腺激素还可以通过促进蛋白质合成和维生素吸收利用,活化100多种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酶,在其作用下,生物氧化过程加速,新陈代谢显著提升。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而言,这些生理过程关系到发育期儿童身高、体重的增加,以及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和性发育。

**2.参与脑发育:**从妊娠开始至出生后 2 岁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神经系统的发育高度依赖甲状腺激素。神经元的增殖、迁移、分化,神经突起的分化和发育,特别是树突、树突棘、突触及神经联系的建立,以及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成等,都需要甲状腺激素的参与。碘作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一旦缺乏,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影响神经元分化与发育,使脑细胞数量减少,体积减小。在脑发育关键时期,若出现碘摄入不足或碘缺乏,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脑发育迟滞,其中最严重的为地方性克汀病。即使以后再补充碘或甲状腺激素,因早期碘缺乏造成的脑损害也不可逆转。

**3.调节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蛋白质、脂肪、糖的合成和分解代谢。通过增加耗氧量、产生能量、影响基础代谢率,从而增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维持新陈代谢和保持体温。

**4.对其他器官、系统功能的影响:**甲状腺激素是维持机体基础活动的激素,因此碘缺乏会对机体几乎所有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等。

人体自身无法合成碘元素,必须完全依赖自然环境摄取。一旦停止摄入碘,机体内储备的碘仅够维持2-3个月。碘缺乏会造成身体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导致一系列临床或亚临床症状,包括无力、精力(体力和脑力)不足、精神不集中、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等。由此可见,碘在维持机体健康的过程中意义重大。

碘摄入不足可导致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碘缺乏引起的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以痴呆、矮小、聋、哑、瘫痪为主要临床特征)、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以智力低下为主要临床特征),以及孕妇碘缺乏导致的流产、早产、死产和新生儿先天畸形等。

**02.**不同年龄段碘缺乏的影响

个体对缺碘的反应性,主要表现为性别及年龄差异。一般而言,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缺碘的影响,这是因为女性的生理特点不同于男性,并且女性对碘的需求量大于男性。因此,出于同样的缺碘环境,女性的甲状腺肿大率要高于男性。缺碘对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有影响,缺碘发生的时期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同。碘缺乏的最主要危害是影响胎儿和0-3岁婴幼儿的脑发育和体格发育,造成不可逆损伤。因此,育龄妇女、孕妇、哺乳妇女、0-3岁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是最容易受碘缺乏危害影响的人群。

孕妇对碘的需要量远高于普通妇女,孕妇摄入的碘除了满足自身生理需要外,还要把碘供给胎儿,确保胎儿生长发育需要。自然环境碘缺乏、孕妇妊娠反应、忌盐等都会导致孕妇碘摄入不足。由于母亲体内的碘要同时供给自己和胎儿,一旦母亲摄入碘不足,就会导致胎儿缺碘。碘缺乏对胎儿脑发育的影响尤为严重,严重缺碘可能发展为地方性克汀病和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

若胎儿期严重碘缺乏的状况延续至婴儿期,婴幼儿极有可能会发展为典型的克汀病患者或亚临床克汀病患者。如果婴幼儿碘缺乏程度较轻,可能会出现轻度智力低下的情况,表现为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反应迟钝、自身运动能力低下、智力和生长发育落后。

婴幼儿碘的供应主要来自母乳,乳腺具有浓集碘的功能。在此阶段,哺乳妇女摄入的碘既要满足自身需求,同时还要通过乳汁为婴幼儿提供足够的碘,因而同样属于碘缺乏的高危人群。一旦哺乳妇女碘摄入不足,乳汁中的碘含量将随之降低,直接影响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儿童和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十分迅速的时期,对碘缺乏比较敏感。一旦碘摄入不足,会对生长发育包括智力发育和体格发育造成损害。有研究显示,碘缺乏地区的儿童智力发育往往难以达到正常水平,学习能力和认知功能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体格发育方面,儿童碘缺乏会导致体格发育落后或迟滞,如身材矮小、骨骼肌发育不良或迟滞、骨骺发育不良或闭合延迟、性发育落后或延迟等。

碘缺乏对成年人的健康威胁也不容忽视。成年人碘缺乏可能出现甲状腺肿及其并发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碘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此外,甲状腺功能低下时,患者往往会出现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等。

来源: 泉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