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周炎(CP)是最为常见的一类牙周炎,约占牙周炎患者的95%。1999年以前,此类牙周炎被称为成人牙周炎(AP)。但实际上,青少年和儿童也可偶发CP,且该病病情进展较平缓,故更名为CP。

不同CP患者的临床表现还是有较大差异的,因此CP不但有不同分型,也有不同分度。

1 牙周炎的分型

根据附着丧失(AL)和牙槽骨吸收(BL)波及的范围(即患牙数)差异,CP可分为局限型和广泛型。前者是全口牙中有AL和BL的位点数≤30%;后者则为受累位点>30%。


图源:维基百科

所谓附着,即牙龈与牙齿表面紧密贴合的状态,正常附着点在牙颈部附近。而附着丧失,就是牙龈从牙齿表面逐步剥离,附着点向牙根方向退缩,由此导致牙周袋形成探诊深度(PD)增加。


图源:维基百科(1为AL,3为PD)

2 牙周炎的分度

根据牙周袋PD、AL以及BL的检查结果,CP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不同程度。

①轻度:牙龈有炎症和探诊出血,牙周袋PD<4 mm,AL为1~2 mm,X线片显示BL不超过根长的1/3。可有或无口臭。

②中度:牙周袋PD<6 mm,AL为3~4 mm,X线片显示BL为水平型或角型吸收,超过根长的1/3,但不超过根长的1/2。牙齿可能有轻度松动,多根牙的根分叉区可能有轻度病变,牙龈有炎症和探诊出血,也可有溢脓。

③重度:牙周袋PD>6 mm,AL≥5 mm,X线片显示BL超过根长的 1/2 ,甚至达根长的2/3。多根牙有根分叉病变,牙多有松动,牙龈炎症较明显或可发生牙周脓肿。


图源:维基百科

综上,判断牙周严重与否,都是以客观指标作为依据的。对病情的准确判断,有利于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从而更大程度地挽救受损的牙周组织。

来源: 口齿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