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扎(Taping)
是一种利用弹性或非弹性胶布贴于皮肤、借助胶布的张力,起到保护运动者肌肉骨骼系统、促进运动功能的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技术。随着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贴扎不仅用于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也在康复医学、医疗美容、运动训练等领域得到广泛的使用。
肌内效贴由日本人加濑建造博士(Dr.KensoKase)在1973年发明,是一种带有极佳弹性的超薄透气胶带。其设计原理是仿生一种与人体皮肤组织弹性相似且不限制关节运动范围的胶带黏贴技术,肌内效贴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疼痛,那么就让我们共同探索这胶布的“魔法”,是如何帮肌肉减负呢?
原理一:力学减压:给肌肉“松绑”
肌内效贴弹性胶布以特定张力贴于皮肤表面后,可以轻微提拉皮肤从而增大皮肤与深层肌肉、筋膜之间的间隙,产生空间扩张有助于减轻炎症区域压力,缓解肿胀组织对痛觉神经末梢的压迫,直接减少疼痛信号的传递,改善体内局部循环促进血液和淋巴液流动,血液循环的改善可以为组织带来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淋巴液流动的增加有助于将代谢废物和炎性物质排出体外。
原理二:神经调控:干扰疼痛信号的“黑客”
贴布对皮肤的持续机械刺激(如轻微牵拉、触觉输入)会激活皮肤下的“机械感受器”(如帕西尼小体与触觉小体),这些信号通过神经纤维快速传递至脊髓,触发连锁式神经反应——通过门控机制显著抑制同一节段传递痛觉的“C纤维”信号,从而“关闭疼痛闸门”,有效降低大脑皮层对伤害性刺激的感知强度。同时,贴布材料特有的粘弹特性可形成动态张力网络,为中枢神经系统提供连续的运动觉反馈信息,通过强化本体感觉输入,显著提升大脑对肌肉收缩状态及关节运动轨迹的空间定位精度,进而改善异常运动模式并预防因姿势性代偿引发的慢性疼痛综合征。
原理三:支持与矫正:让受损的肌肉“省力”
贴布的弹性材质可在肌肉活动时提供“定向辅助力”例如:对疲劳或拉伤的肌肉:贴扎方向与肌肉收缩方向一致,可分担部分负荷,减少过度牵拉引发的疼痛, 对关节不稳(如肩关节半脱位),贴布通过力学引导增强稳定性,避免异常摩擦导致的炎症疼痛。
原理四:心理暗示效应:疼痛管理“安慰剂plus”
贴布的物理存在感可提升人体对治疗的依从性,通过心理预期调节疼痛阈值,专业科学的贴扎技术方可实现“安慰剂”的叠加效果。
肌内效贴缓解肌肉疼痛的“奥秘”,早已突破表层胶布与肌肤的简单黏附关系,实则构建起一门融合生物力学与神经生理学的交叉学科。其精妙之处在于其操作方法简单、方便,手法实现精准治疗,通过仿生波纹设计实现动态支撑,能在四肢腰背等全身区域创造立竿见影的康复效果。
作者:刘洁主管护师、张晨护师、边晓凤护师
指导:杨桂伶副主任护师、贾占坤主管护师
单位:航天中心医院
审核:余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委会常委
来源: 康复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