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推动科技教育深入县域校园、点亮乡村学子的科学梦想,已成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2025年,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聚焦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启动“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系列行动,并为山西临县一中附属崇文学校援建机器人科教服务站,助力打造科技育人新阵地。
作为区域科技教育示范校,临县一中附属崇文学校以科技服务站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普惠+特色”的科技育人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县域学校科技教育创新发展之路。
一、精准布局,打造现代化科技实践空间
作为临县科技教育示范校,崇文学校近年来不断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建成总面积逾200平方米的科技服务站,涵盖科技创客工作室、无人机探索实验室和3D打印创新工坊三大功能区,构建起集学习、实践、创新于一体的现代化科技教育实践中心。科技创客工作室配备人工智能实验平台、开源硬件套件及机器人操作台,支持学生开展物联网、智能控制等跨学科项目;无人机实验室引入多型号教学无人机、模拟飞行系统及航拍数据处理终端,实现从理论学习到飞行实操再到应用拓展的一体化教学;3D打印工坊通过“创意设计—数字建模—实物输出”完整链条,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完成古建筑模型复原、环保装置设计等富有地域特色的项目。
二、课程引领,构建阶梯式科技育人体系
崇文学校坚持“普惠普及、特长培养、实践拓展”三阶并进的育人路径,将科技教育深度融入日常教学体系。在普及层面,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图形化编程、机器人基础操作等课程,激发科学兴趣;在提升层面,依托科技社团开展无人机编队飞行、3D建模竞赛等专项训练,近两年已获得省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多项荣誉;在拓展层面,联合县内兄弟单位定期组织航天科普讲座、科创项目孵化工作坊等活动,推动小初学段科技教育一体化衔接。
三、实践赋能,激活乡村科学教育生态
科技教育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崇文学校以科技服务站为枢纽,积极构建“天地联动、校社协同”的科技教育生态圈。2023年,学校作为“天宫课堂”山西省分会场之一,与航天员实时互动,完成“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等对比观测,点燃了孩子们的航天梦想;学生积极参与“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世界机器人大赛”等权威赛事,在竞技中锤炼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连续举办“崇文科技文化艺术节”,设置AI绘画展、机器人舞蹈比赛、科普情景剧等30余项活动,吸引周边多所学校师生参与;联合县科协开展“科技大篷车进校园”“院士专家吕梁行”等活动,惠及乡村家庭超1500户,切实扩大了科技教育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
四、示范引领,探索县域科技教育新路径
从“跟跑”到“并跑”,崇文学校科教服务站的建设不仅显著提升了本校科技教育质量,也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样本。
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基础建设—课程开发—社会服务”三维发展模式,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渠道,让更多乡村少年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科技教育资源,在与科技的对话中看见未来、创造未来,奋力书写新时代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的“崇文答卷”。
来源: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