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当许多人沉浸在初夏的暖阳中时,全球数百万护士正迎来属于他们的特殊节日——5.12国际护士节(International Nurses Day)。这一天不仅是对护理工作者的致敬,更承载着一段跨越两个世纪的医学人文历史。
一、从“提灯女神”到国际节日:护士节的起源
护士节的诞生与一位英国护士息息相关——弗洛伦斯·南丁格尔。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这位出身富裕家庭的英国女子带领38名护士奔赴前线,参加护理伤病员的工作。她用科学统计方法改善卫生条件,并加强对病人的护理和营养,半年后,医院的伤病员死亡率从42%骤降至2%,夜晚巡视病房时手持油灯的身影,为她赢得了“提灯女神”的尊称。
1860年,南丁格尔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将护理从“底层杂役”提升为专业学科,推动护理从经验主义转向科学化、专业化。她还撰写了《护理札记》等著作,奠定了现代护理学的基础。在南丁格尔的影响下,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大医院都陆续办起了护士学校,使世界医护队伍日益壮大。南丁格尔也因其在护理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而被认为是现代护理学科的创始人。1912年,国际护士理事会将她的诞辰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二、中国护士节的特殊印记
护士是距离病患最近、接触病患时间最长的专业人员,是医疗队伍中不可或缺的力量。1914年6月,来自全国的24名护士在上海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护士代表大会,其中唯一的中国人是来自天津北洋医院的钟茂芳。正是在这次大会上,由钟茂芳提出,并一致通过,将“Nurse”一词正式翻译为“护士”。国家卫生健康委的信息显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护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全国注册护士数量以年均8%左右的幅度逐年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5月12日,也是汶川地震纪念日。我国的护士节更添一层“生命守护者”的深刻寓意。
在手术室、ICU、急诊科,白衣天使以毫米级的精准守护患者;在慢病管理、安宁疗护的温情守护中,用共情力抚平无数家庭的焦虑。在重大自然灾害、疾病流行和人民群众健康受到威胁的关键时刻,他们用专业技能和实际行动护佑生命之光,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正如南丁格尔所言:“护理是一门艺术,进行艺术创作,需要全身心付出,精心准备,如同画家或雕刻家创作艺术作品那样。”
三、创新未来:让护理温暖触手可及
护士的双手,托起过新生命的第一声啼哭,握紧过垂危患者的最后心愿;护士的脚步,丈量过深夜病房的寂静,奔赴过灾情一线的险境。在老龄化、数字化社会背景下,科技的精度正与人文关怀紧密结合,AI护理机器人、远程监测系统等创新技术逐渐渗透进入护理行业,护理服务正向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甚至可以基于患者健康数据分析进行精准个性化护理方案,提升全生命周期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效率。
今天,我们致敬所有以平凡成就不凡的“提灯者”——是你们,让白衣成为希望的颜色,让希望照亮病房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或许我们不必局限于一句“节日快乐”。当您在医院见到匆忙走过的医护人员时,一个理解的微笑,一份耐心的等待,便是对这份职业最好的礼赞。
作者:
何叶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科CCU 主管护师
马芳芳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科CCU副主任护师
审核:夏莹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副主任护师
出品:科普中国
本文封面图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来源: 科普中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