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跃初

在养生保健的领域中,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关于艾灸的使用,尤其是在炎热天气下的应用,存在着许多疑问和误解。就像我的一位朋友,因胃病从120斤骤瘦至80斤,在大热天想要通过艾灸来调理身体时,却被医生拒绝了。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原因?天热到底能不能用艾灸呢?下面,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

从中医理论的角度来看,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通过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作用于人体的经络穴位,从而达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和气血等功效。《黄帝内经》中就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充分肯定了艾灸在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方面的重要地位。而夏季,人体阳气最为旺盛,气血运行也较为通畅。在这个时候进行艾灸,理论上可以借助外界的阳气,更好地激发人体自身的阳气,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许多人会选择在三伏天进行艾灸,也就是所谓的“三伏灸”,这正是利用了夏季阳气盛的特点,来治疗一些冬季容易发作的虚寒性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等,这就是中医“冬病夏治”的理念。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在天热时进行艾灸,我朋友被医生拒绝艾灸就说明了这一点。医生在拒绝时,通常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从朋友的情况来看,胃病导致她体重急剧下降,身体处于极度虚弱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贸然进行艾灸可能会带来一些风险。因为艾灸是一种温热疗法,本身会消耗人体的气血。对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的人来说,过度的艾灸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气血的损耗,导致身体更加虚弱,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不适症状。而且,她在大热天进行艾灸,炎热的天气会使人体出汗增多,气血也会相对亏弱,此时艾灸更容易引发这些不良反应。

除了身体虚弱的因素外,还有一些人群在天热时也不适合艾灸。比如,体内有实热证的人,常表现为发热、口渴、便秘、咽喉肿痛等症状,艾灸的温热特性会加重体内的热邪,使病情恶化;阴虚内热的人,多有五心烦热、盗汗、咽干口燥等表现,艾灸会进一步伤阴,导致内热更盛;另外,皮肤有破损、感染,或者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人,在炎热天气下艾灸也需要谨慎,因为艾灸可能会刺激皮肤,引发感染扩散,或者影响病情的稳定。

那么,对于那些适合在天热时艾灸的人,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首先,要控制好艾灸的温度和时间。夏天天气炎热,人体对外界热度的敏感度增加,艾灸时如果温度过高,很容易烫伤皮肤。一般来说,将艾灸的温度控制在能耐受且不感到灼痛为宜。时间方面,夏季艾灸不宜过长,每次15 - 20分钟左右即可,以免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其次,要选择合适的环境。尽量在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室内进行艾灸,避免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中操作,以防中暑。如果使用空调调节室内温度,注意不要让空调风直接吹到身体,在艾灸时最好关闭空调。再者,艾灸前后要注意补充水分,因为艾灸过程中人体会出汗,容易导致水分流失,及时补充水分可以预防脱水和上火。

在穴位的选择上,也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进行合理搭配。例如,对于脾胃虚弱的人,可以选择艾灸足三里、中脘、神阙等穴位,来调理脾胃功能;对于宫寒的女性,可以艾灸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以温经散寒、调理月经。但穴位的选择和艾灸的操作,最好在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因错误的操作而影响效果或产生不良后果。

天热时是可以进行艾灸的,但需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谨慎选择。像我朋友这样因胃病导致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医生拒绝艾灸是出于对她身体安全的考虑。在进行艾灸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遵循正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这样才能让艾灸发挥出应有的养生保健作用,而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希望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能让大家对艾灸在炎热天气下的应用有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在养生保健的道路上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来源: 科普文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