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由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石家庄市社会心理学会承办的“心理赋能家校沟通”主题讲座,在谈南路小学多功能厅顺利举办,本次讲座旨在结合5月全国心理科普月主题,提升教师家校沟通能力,筑牢基层心理健康教育根基。采用线上直播与线下同步开展讲座,线上参与人数244人,线下谈南教育集团张校长及全体教师约60人听取本次讲座。
学会副会长郝志英老师为全校教师带来了一场生动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郝志英从家校沟通的基础理论和沟通方法论两个角度为小学教师讲解沟通中的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动力心理学原理。
郝志英从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入手,结合“家长过度干预”“亲子边界”等常见问题,用通俗案例讲解“倒U曲线”“共生与分离”等心理学知识,帮助教师理解家校沟通的科学逻辑。针对“学生冲突”“家长焦虑”等现实难题,郝志英向老师们分享了“家长类型应对法”“家庭系统支持”等实用技巧,强调沟通要看见问题背后的成长需求。
郝志英强调,要正确认识压力。适当的压力水平是有助于孩子成长的。压力、创伤是有着积极的一面。培养孩子穿越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在问题中成长,才能让孩子成长为生命的主人,他们的生命才能保持良好的韧性和弹力。要和家长沟通不能一味减少孩子的压力,而是要利用适度压力给孩子增加动力,让孩子学会与压力合理共存。
郝志英告诉老师们,孩子行为的背后是情绪,情绪背后是动机,动机背后是孩子的心理需求。家庭互动模式、家庭结构和情绪模式、家庭规则规范、态度等因素都在塑造着孩子的行为。小学教师接触到的孩子处在行为可塑性较强的阶段,要在家校沟通中察觉“问题孩子”家庭中可能存在的结构性创伤,并学习一些修复创伤的方法,及时给到家长建议。
谈南路小学刘主任在总结中表示:这场讲座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案例,希望老师们学以致用,把这次讲座的内容运用到未来的家校沟通中。结合讲座内容做好家校沟通,持续搭建家校新桥梁,共同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来源: 心理应急服务队河北省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