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
国人爱花、赏花、惜花、护花
历朝有关花的艺术不胜枚举
花卉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生动地体现在中国的一个更古老的名称中——
“华”,本义即是“花”
由它派生的现代名称“中华”
则意为“众花中央”
此时不得不延伸出中国最浪漫节日:
花朝节
可能许多人从未听说过
但就是这样一个节日
不仅浪漫,而且欢娱,甚至丰富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聊花朝节~
起源-游春赏花
十二花神春牛图年画
图片取自《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上海小校场卷》
图中可见十二月花神分别为:一月梅花神,二月杏花神,三月桃花神,四月蔷薇花神,五月石榴花神,六月荷花神,七月凤仙花神,八月桂花神,九月菊花神,十月芙蓉花神,十一月茶花神,十二月腊梅花神
图源|故宫博物院《紫禁城2021.05》之《花朝节:最浪漫的节日》
“华”字,初文见于西周金文,古字形像花朵,本义指草木之“华/花”,后来引申为“美丽、光彩”与“繁华”之意。从此角度来说,华夏儿女亦是“花”之儿女。而诸多瑰丽的“花”文学、艺术、信仰、民俗等,可集中于盛极一时的“花朝节”予以呈现。
花朝节简称花朝,亦称“百花生日”“花神节”“花神生日”,为中国传统岁时八节之一。花朝节日期并不固定,有的区域是二月初二,有的为二月十二,有的则定在二月十五,因时间、地点、气候的差别,所以各地花期不同,节期也不同。
但不难看出,促使花朝节萌生并发展的重要民俗活动是游春赏花,其最佳时间是仲春二月望日,此时节恰对应“八节”中的“春分”。春分节气,阳气始升到大盛,促使百谷、花木生长,花朝均不出春分前后。
关于花朝节的起源,历史考据不一。唯一可以确认的是,花朝节最迟在宋代已成为重要节日,因为南宋文学家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有明确记录,开封每年二月十二为花朝节。南宋吴自牧在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梦粱录》中也提到,仲春十五为花朝节。
唐宋-发展定型
宋百花图卷(局部)
此幅画四季花卉约60种,长近17米,堪称辉煌巨制。
图源|故宫博物院
花朝节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定型于唐宋年间,并盛行于明清,这是大多学者认同的演变过程。唐代春日“花朝节”(仲春百花齐放之时)与秋时“月夕节”(仲秋天高气爽之时)相对,“二月望为花朝节。盖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也。”
记录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一中所记:“(罗弘信)招纳文人,聚书至万卷。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 唐代游春赏花之举,多集中在文人或士人阶层,于“花朝月夕”的良辰美景中赏玩游乐、宴饮集会。皇帝则会在此日赐群臣“花胜”(剪彩为花的头饰),并举办“挑菜宴”(将野菜加入日常饮食中)。
到了宋代,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以及经济的富裕,花神信仰因花卉业的繁荣而兴盛,并与花朝节日娱乐结合并逐步定型。《梦粱录·二月望》中述“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渐闻风俗,为春序正中,百花争艳之时,最堪游赏。”无论男女老幼,都会将当时最流行的簪花戴在头上。
宋人的花朝节,是初春的第一次大型出游与社交生活,听经、讲道、饮酒、吃茶、烹笋、作诗、听戏、裁衣、挑菜、赏花、斗草、扑蝶及谈婚论嫁等,娱神娱人。
元明清-繁荣盛行
清 潘振镛《花神胜会图》
图源|嘉兴博物馆
元代时期,花朝节不仅在民间的影响力不断增大,还受到了官方前所未有的重视。元初陈元靓《事林广记》中载:“二月十五为花朝。”朝廷还专设“司农司”和“劝农使”等农业机构及劝农官员,“此日帅守、县宰,率僚佐出郊,召父老赐酒食,劝以农桑,告谕勤劬,奉行虔恪。” 花朝日劝农,不仅成为朝廷定制,也成为节俗惯例。
至明代,花朝节官员放假一日被写入大明律例,朝廷“赐文武百官宴”,如《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大明会典》卷五十三《礼部》中所记:“每年假日……花朝一日”。
与宫廷相比,民间的庆典更为恣意。民众花下饮酒,踏青归来的盛况,可从孔尚任的《桃花扇》中一窥:“千里仙乡变醉乡,参差城阙掩斜阳。雕鞍绣辔争门入,带得红尘扑鼻香。”花香、酒香,醉人缱绻。而明人马中锡《宣府志》中所记:“花朝节,城中妇女剪彩为花,插之鬓髻,以为应节。”,更将城中女子的明艳与烂漫春色相互映衬。
清里绿釉外粉彩十二花神纹碗
图源|故宫博物院
到了清代,花朝节俗更为丰富多彩,除了赏花、踏青、挑菜、宴飨等,还要分食百花糕、百花粥及饮百花酒,并相互馈赠。无论是百花糕还是百花酒,均来自农家辛勤的耕种。花朝自诞生就不仅是单纯的赏花之乐,而是与农业生产生计密不可分。
花朝节是先民对春日鲜花绽放的生命赞美,也是对诸花神的想象创造,更是无数浪漫诗文的惜时奋进,最终还原至农家最为本真的生活。可惜的是,由于清末、民国的时局动荡,花朝节突然人气暴跌,渐渐从大众视野中退出。
现代-重构花朝
“春色平分已自奢,今朝风物更鲜华。”随着国家大力振兴传统文化,赏花经济逐渐成为旅游业的新引擎,花朝节迎来发展的新契机。
如今,花开大江南北,多地相继开始恢复创办花朝节,将花朝节传统节俗与文化融入到以花展为中心的节日主题中。此外,汉服元素的国潮风也被加入其中,改造成为“汉服花朝节”。众多的汉服爱好者借此节日之际进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活动的展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的花朝节俗虽不能完全保存,但在当代社会语境,我们仍可重拾先民的传统智慧,快慢从心,深切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
END
资料来源: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地理》、大遗产、澎湃新闻
澎湃好课《花朝节:古人的浪漫想象与本真生活》/方云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嘉兴博物馆
《紫禁城2021.05》之《花朝节:最浪漫的节日》
供稿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文物管理所
审核专家:李小英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