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亚速尔群岛是一片位于大西洋中央的岛屿,长期以来就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圣地。可能有读者注意到去年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第十六届缔约方大会(COP16)前夕,也就是在2024年10月中旬,葡萄牙的亚速尔群岛(Azores Islands)区域议会正式批准建立北大西洋(North Atlantic)最大海洋保护区。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香港海洋生物学家王敏幹(John MK Wong)就曾经对亚速尔的海龟进行研究和科普。在下面的这篇科普文章中(1999年4月28日发表于《海洋世界》),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海龟在亚速尔群岛的生存图景,更揭示了其背后隐藏的生命奇迹与演化智慧。旧文重读,作为“海洋与湿地·史海钩沉”系列篇,与读者分享。

亚速尔群岛(Azores)位于大西洋中央,由9个小岛组成,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25万,为葡萄牙的属地。航空交通均需经由葡萄牙的里斯本中转前往。

亚速尔群岛的其中一个小岛,韦尔德岛(Pico Island,也译为皮库岛),位于大西洋海流交汇之处,是著名的鲸鱼栖息地。由于海藻及浮游生物丰富,这里也是许多回游的海洋生物往来途径及觅食之处。海龟便是其中的一种。

有鉴于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以此作为基地,展开了一项名为“标记追踪”的计划。对在这里发现的海龟进行登记,记录它们的背长、体重、特征、性别以及它们尾部的寄生蟹的状况,并在海龟的前肢上套入金属标记,以便追踪它们的行踪。在下一次的地点获得它们时,根据它们身体的变化和行踪,进行分析及研究。笔者于1998年在韦尔德岛观鲸的时候,便曾经协助这个计划的工作。日前来说,在此处发现的海龟全部是赤蠵龟,背长由32公分至39公分不等。按照值班海龟学家平均每年增长的生长速度来看,这些赤蠵龟大概都在2至6岁左右。

根据文献的纪录,在上一个世纪的中叶,亚速尔群岛的各处均曾发现许多的海龟出没,以绿蠵龟和赤蠵龟数量最多。当时的渔民大多以海龟为食物。由于距离亚速尔群岛最近的陆地是非洲大陆,所以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这些海龟都是从非洲来的。

绿海龟 | Credit:王敏幹

19世纪末期,热衷于海洋研究的摩纳哥王子,经常往来亚速尔群岛各岛,观察和采集各类海洋生物标本。1898年,王子成功获取背长由11公分至47公分不等的海龟样本,到今天还存放在摩纳哥的海洋博物馆内。

1985年2月,巴西曾经进行过一项实验,把一批刚孵化的小海龟,放在生物保护区的研究基地进行人工哺养。结果在1年后,即1986年,将小海龟放回大海的时候,小海龟的背长由刚出生时的4.6公分,激增至29公分,而体重亦由22克,激增至4.5公斤。3年后,即1989年6月,这头海龟在亚速尔群岛被捕获的时候,背长已达到46公分,体重亦增加至17.25公斤。我们从而得知,这只海龟在自然环境下的生长速度,仅仅为每年约5公分,每年增重4.4公斤,远比人工哺养为低。科学家们便是利用这些资料,作为生态研究的基础。

1988年,科学家们追踪一只带有标记的海龟,结果发现这只海龟从佛罗里达州出发,经历了552日的行程,才到达亚速尔群岛。

世界上现已确知的海龟共分7类,而在亚速尔群岛便可寻获其中的3种。较常见的有赤蠵龟和绿蠵龟,而偶而可见的则有棱皮龟。1966年,首次发现一只背长1.88米,体重420公斤的棱皮龟;1989年,再发现一只背长1.62米、体重330公斤的棱皮龟。而1994年在法属圭亚那被拉入标记的一只棱皮龟,于1995年到达亚速尔群岛,证明这些海龟都是随地中海暖流源源而至。因此,一般相信,棱皮龟均由加勒比海水域而来。

赤蠵龟 | Credit:王敏幹
1966年,亚岛发现了一只背长1.88米、重410公斤的棱皮龟;1989年,又出现了一只背长1.6米、体重330公斤的棱皮龟。而1994年在法属圭亚那(French Guiana)被植入标记的一只棱皮龟,于1995年来到亚速尔,证明这些海龟都是随着地中海水流漂游而来的。因此,一般认为,棱皮龟的起源地是加勒比海水域。

法国海洋科学家Jacques Fretey曾在亚速尔群岛上展开第一项关于大西洋非洲海域的海龟的研究。该研究的报告在最近完成并发表。根据该份报告,海龟可随水流从美洲的墨西哥湾,经大西洋中的岛屿,直达非洲群岛,横跨半个地球,到达英国。举个例子来说,一般雌性的海龟,在遥远的西印度群岛出生,到达亚速尔群岛觅食,可能要30年后才能返回原出生地产卵,而雄性海龟则终身在海洋中漂游,可能终其一生,也不用自己游到其出生地的沙滩上。(注:1.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留言、讨论。2.通常物种的拉丁学名一般以斜体显示;但是因本平台的文章被拷贝到外部平台时经常出现斜体内容自动丢失的情况,故而未作斜体设置。特此说明。)

作者 | 王敏幹(John MK Wong)

编辑 | 王昆山

排版 | 绿叶

参考资料略

来源: 海洋与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