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办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老年糖尿病多代谢紊乱中医药循证临床及相关机制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天津召开。本项目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牵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倪青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与会嘉宾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医院子课题负责人、科研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李杰院长在致辞中表示:“能够承担2024年‘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疾病防治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医院的荣幸,也是对医院科研能力的充分肯定。作为项目牵头单位,我们将与各参与单位密切协作,共同推动项目顺利实施,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李杰院长致辞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研处李卫东副处长指出:“本项目聚焦‘四大慢病’防治科技前沿,旨在通过多学科协作,在老年糖尿病多代谢紊乱领域实现原创性突破,为提升我国重大慢病防治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研处李卫东副处长致辞
项目子课题组长代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郭翔宇副院长表示:“东方医院将全力支持项目开展,与各参与单位通力合作,共同探索中医药在老年糖尿病防治中的科学价值,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糖尿病防治体系贡献力量。”
项目子课题组长代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郭翔宇副院长致辞
在热烈的掌声中,各位专家和领导纷纷上台进行研究项目启动仪式,宣布老年糖尿病多代谢紊乱中医药循证临床及相关机制研究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启动会合影
在项目相关情况介绍环节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倪青教授介绍道:“本项目将聚焦老年糖尿病多代谢紊乱的临床特点,开展多中心、前瞻性注册登记研究,建立老年糖尿病专病数据库。针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肢体血管病变,我们将开展速效救心丸和京万红软膏的干预研究;同时进行多个中药复方和中成药治疗老年糖尿病、老年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项目还将通过代谢组学等方法,从糖脂代谢调节、血管功能保护等多角度,探索中医药治疗老年糖尿病,改善泛血管损伤的作用机制。预期研究成果有望填补该领域多项国际空白,为提升我国老年糖尿病中医防治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研处徐心瑶干事随后介绍了项目管理的具体办法,明确了项目实施的方向和流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财务处李昊天干事对经费管理办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就项目实施中的财务问题进行了专业解答。对后续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极大便利。
会上,特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代谢病研究所副所长赵林华教授就“老年糖尿病中医药防治进展”进行专题学术报告。赵教授介绍,在全球老龄化形势逐渐严峻的情况下,老年糖尿病人群存在的代谢共病、血管共病以及其他认知功能障碍等临床问题,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与健康。中医药具有天然的整体调节优势,发挥中医调态打靶的优势,构建老年糖尿病中医诊疗体系,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然而目前尚缺乏高水平的循证依据,亟需通过大型队列研究、多中心、双盲的RCT研究等阐明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解读其作用原理,为老年糖尿病综合防治提供有效策略。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代谢病研究所副所长赵林华教授作报告
在课题项目方案讨论环节,本项目的六个课题:老年糖尿病代谢紊乱人群中医队列的建立及速效救心丸对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老年糖尿病多代谢紊乱及肢体血管病变中医干预、补元止消方治疗老年糖尿病多代谢紊乱的循证评价及机制研究、金芪降糖片治疗老年糖尿病多代谢紊乱的循证评价及机制研究、老年糖调节异常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老年糖尿病多代谢紊乱中医药防控技术与数据质量管理研究,依次进行实施方案汇报。
课题汇报
与会专家及课题学术顾问围绕临床研究设计、危险因素控制、药物用法用量、数据整合分析和成果转化等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为优化研究方案积极建言献策。
专家讨论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倪青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进行总结发言,倪青教授表示,即日起,本项目在各方支持下扎实推进,按计划有序进行。他强调本项目“六同发展”理念:共同理想(一个共同项目)、同舟共济(6个课题一个整体)、同甘共苦(共享研究过程、共享研究成果)、同频共振(科研业务相互交融,相互融合)、求同存异(为实现共同愿景,各课题可以各抒己见、别出心裁)、同符合契(恪守合同约定,实现预期成果)、同心同德(齐心协力,诚信科研,合理按计划支付经费,合力形成科研大成果),力争产出高质量成果,丰富中医药防治老年糖尿病的科学内涵,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糖尿病中医防治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倪青总结发言
此次启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在中医药防治老年糖尿病研究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项目团队将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服务“健康中国 2030”战略作出新的贡献。
编制制作:徐圣洁
审校:孙富康、李冠妍
排版:郑延坤
来源: 国民健康管理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