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是接触外界最频繁的部位,而手卫生,是预防感染、守护健康的基石。每年的5月是手卫生科普月,今天,长沙市第四医院院感专家带领大家一起探寻手卫生的奥秘,帮助大家筑牢健康防线。

为什么手卫生至关重要?

双手,是我们与世界互动的重要工具,却也是细菌、病毒等的“藏身之处”。从触摸公共设施到接触食物,无数细菌会悄悄“搭便车”附着在手上,而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等,都能通过手部接触迅速传播。

正确的手卫生,能够有效清除手上90%以上的病原体,是预防疾病感染的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手卫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1.洗手的时机

接触食物前、如厕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后、处理垃圾或清洁工作后、接触动物或处理宠物食品/粪便后等。

2.七步洗手法

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将双手充分湿润后,取适量洗手液,掌心相对揉搓(内)→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外)→手指交叉,掌心相对揉搓(夹)→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弓)→一手握住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大)→指尖在掌心揉搓(立)→必要时清洁手腕(腕)。

整个过程不少于15秒,确保双手的每个部位,包括指缝、指甲、手腕都被清洁到位。

3.手消毒剂的使用

当不具备流动水洗手条件时,可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快速手消毒。取适量手消毒剂于掌心,双手相互揉搓,覆盖手部所有皮肤,直至手部干燥,同样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科学合理地使用手套

1.使用手套的场景

日常生活中,在处理生食、清洁卫生间、接触化学品等场景时可能会使用手套。但请务必牢记,在摘除手套后应立即洗手,以防止残留的病菌污染其他物体或自身口鼻等部位。

2.使用手套的方法

佩戴手套前,要确保手部清洁干燥,摘除时避免接触手套外侧污染面,使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手套边缘,翻转脱下后丢弃至垃圾桶,并立即进行手卫生。

特别注意:要避免重复使用一次性手套、共用手套等行为。

手卫生与手套使用的常见误区

1.只在手脏时才洗手。实际上,即使手看起来干净,也可能携带大量病菌,因此不能仅在手脏时才洗手。

2.戴手套就能替代洗手。这是严重的认知误区。手套只能提供一层物理屏障,并不能完全阻断病菌的传播,且可能存在肉眼不可见的破损,手套使用过程中外部容易沾染病原体,摘除手套后若不洗手,手上的病菌仍可能传播。

SO:今天你洗手手了吗?

让我们:

熟练掌握正确的洗手时机与方法,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将手卫生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正确理解手套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在需要佩戴手套的场景规范使用手套,在使用后及时正确脱卸,并进行手卫生。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长沙市第四医院 周璐璐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长沙市第四医院 周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