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6 日,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科普志愿服务队联合成都理工大学大地牧歌科普社,以 “如何造一座山” 为主题,走进成都市二仙桥学校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为二年级三班和三年级二班共计 85 名学生带来了一场充满趣味与知识的地球科学启蒙课。活动深度践行世界地球日理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巧妙融合,激发了青少年对地球科学的浓厚兴趣。
生动演绎:板块碰撞揭开山脉诞生奥秘
活动伊始,博物馆社教部志愿者张宇驰以四川山脉为切入点,巧妙运用动态 PPT,把地球板块运动形象地比喻成 “巨型拼图的碰撞”。随着模拟动画中两块 “拼图” 缓缓挤压、逐渐隆起形成山脉,孩子们被这神奇的地质现象深深吸引,现场惊叹声不断。当谈及 “蜀道难” 与地质演变的紧密联系时,一位同学完整背诵《蜀道难》,赢得全场热烈掌声,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在博物馆科普志愿服务队的精心准备下,这场以板块运动为核心的讲解,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地球漫长的地质演化历程之中,亲眼见证山脉诞生的伟大奇迹。
趣味实践:九步造山激发无限创造力
“造山需要九步?大自然真是了不起的工程师!”在理论讲解环节,张宇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细致拆解山脉形成的漫长过程,从板块挤压、岩石变形,再到生态系统的孕育,为孩子们揭开地球科学的神秘面纱。这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山脉形成背后的科学原理,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探索自然奥秘的种子。随后的 “世界地球日 DIY 挂件” 手工环节,志愿者们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穿梭于课桌间,耐心指导孩子们。孩子们纷纷化身 “地球设计师”,运用环保材料创作出独具匠心的地球主题挂件,将科学知识与艺术创作完美结合,用实际行动许下守护地球家园的童心誓言。
传递火种:科学教育点亮探索之光
活动过程中,志愿者们全程参与,用专业知识和耐心态度,解答孩子们层出不穷的疑问。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掌握了造山的科学逻辑,更深刻体会到地球演变的壮丽和生命的顽强。正如志愿者们在活动尾声所感慨的:“科学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亮心灯。孩子们眼中的光,便是探索未来的火种。”
持续深耕:科普之路永不止步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科普志愿服务队一直致力于地球科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此次与大地牧歌科普社合作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是博物馆拓展科普渠道、提升科普影响力的重要举措。未来,博物馆将继续秉持科普初心,联合各方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让更多青少年走进地球科学的奇妙世界,感受科学的魅力,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贡献力量。
此次科普进校园活动,是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科普志愿服务团队在科普教育领域的一次成功实践,也为未来的科普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相信在博物馆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地球科学知识将在更多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