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大理大学医学部秉持“志愿服务+专业赋能”的育人理念,组建多专业融合的青・医志愿者服务队,打造“青医赋能・健行未来”医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实现理论与实践生动结合,服务与育人携手共进。

目前,“青医赋能・健行未来”医学生志愿服务品牌活动的运行采取“需求导向+精准服务”、“校社联动+协同发展”模式,已建立较为完整规范的“三三”体系机制。第一个“三”指搭建了专家顾问团(专业教师、医护等人员,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指导与支持)、管理协调中心(医学生团学干部担任核心成员,分设项目规划部、志愿者管理部、资源调配部、对外联络部)、专业服务集群(临床诊疗先锋队、健康科普宣传队、康复助健帮扶队、心理关怀护航队)的组织架构;第二个“三”指构建了分层培训(针对不同年级、专业志愿者,设计基础、进阶、精英三级培训课程)、实践磨砺(搭建校内模拟场景、社区健康服务站、公益医疗项目等实践平台,让志愿者在实战中巩固知识、积累经验)、考核激励(从专业技能、服务态度、出勤情况等多维度评估,依据考核结果评选优秀志愿者)的志愿者培养体系。

青・医志愿者服务队拥有6764名注册志愿者,力争成为一支“特色鲜明、覆盖广泛、成效显著、持续发力”的服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紧密联合附属医院青年职工和国门医院等,构建起强大且辐射范围广的健康服务网络。以下是“青医赋能・健行未来”医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风采展示:

“青医边疆行”国门健康志愿服务项目活动

“青医边疆行”国门健康志愿服务项目集合大理大学医学部青·医志愿服务队到云南省25家国门医院所在地开展健康志愿服务。2022年以来,项目成员人均志愿服务时长80小时。开展多语言的传染病、慢性病健康宣教,设计发放宣传手册6400余份。开展急救科普,一对一指导当地群众掌握院前急救技能,覆盖1100余人次。开展专项调研,回收中外患者有效问卷2339份,收集疾病谱数据21870条,形成调查报告4篇。采访录制“守边人——青春正当时”系列短视频7期。志愿服务活动直接受益群众8800余人,项目获“招行杯”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云南地方赛决赛省级铜奖。

“心手相连,救在身边”急救知识科普活动

急救培训者均经过医学部的系统培训和严格考核,获得美国心脏协会AHA急救证书,确保培训的质量。活动分为急救知识讲座、急救技能培训、急救知识宣传,校内辐射13家学院的1261名同学,校外主动走到学校周边、弥渡、云龙、洱源、鹤庆等地,培训当地群众1500余名,促进不同年龄阶段人群掌握心肺复苏、止血包扎、AED 使用等关键急救技能。

“医路相伴·爱心续航”基层医疗服务活动

医学部高度关注基层医疗,定期组织医学生们深入各边远乡镇、村庄开展专家义诊、健康体检、健康宣教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当地群众提供全面的医疗帮助。目前,此项活动有4806多名青年志愿者参与,足迹遍布鹤庆县、云龙县、弥渡县等地,累计服务群众10000余人。

“医暖患途·志愿同行”志愿服务活动

服务队连续多年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便捷就医”导医导诊志愿服务活动。他们活跃在医院各个角落,为患者就医排忧解难。在门诊大厅,主动引导患者挂号、候诊,协助操作自助设备。同时,收集患者就医反馈,与医护沟通,优化就医流程,用暖心行动陪伴患者就医全程,与医院并肩同行。目前,累计服务患者7000余人,受到医院和患者的欢迎。

“颐康护航·情暖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校际交流与沟通,实现资源共享,搭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31日上午学校相关教育同仁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到我校进行听评课、展开座谈交流会活动,本次活动受益良多。

结合社区群众需求,开展了“老年人健康护理”特色活动,如《健康歌》手势舞教学、《五只蚂蚁搬大米》手指游戏、肩颈按摩服务与教学。同时,围绕中老年群体高发疾病——脑卒中的基本常识与核心预防要点进行耐心讲解和准确答疑。活动深受社区群众的喜爱,也得到万花社区工作人员的赞扬与认可。

“青春益健行”志愿宣讲活动

团队入选2023年全国大学生“防治结核 志愿有我”志愿宣讲团项目。团队分别在大理州鹤庆县草海镇、宣威市云峰医院、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马树镇小河塘村、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马路乡巴图村街道开展“防治结核,志愿有我”宣讲。受益人数达3600余人,提升了大众对结核病的认识。



未来,医学部将持续打造“青医赋能・健行未来”医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加强校内外合作,不断深化志愿服务内容,创新志愿服务方式,持续推动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专业化、项目化和品牌化,引领青年医学生在志愿服务中上好实践“大思政课”。

发布人:云南青年志愿者

来源: 大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