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热的夏夜,一只暗红色的隐翅虫悄然飞入房间,停驻在皮肤上。

这种昆虫的毒液含有强酸性物质,堪比硫酸。接触皮肤可能引起皮肤灼伤,若进入眼睛可能导致角膜及严重视力损伤。

遇到这种情况如何正确应对?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负责人龙华君主任医师为您支招。

致命危机:隐翅虫的“强酸毒液”有多可怕?

隐翅虫(俗称“影子虫”“青腰虫”)体内含强刺激性毒素,其体液接触皮肤后可引发化学性灼伤。

注意不要拍打或压碎虫体,否则导致毒素释放,数分钟内即可引发灼痛、红斑、水疱甚至坏死,若误入眼睛或口腔,可能致盲或全身中毒。

隐翅虫常见于哪些地方?

1. 夜间室内:趋光性使其常飞入室内,停驻在暴露的皮肤、床单上。

2.户外潮湿环境:夏秋季节(6~9月)的草丛、树林中常见。

黄金急救三步法:正确处理可减少80%损伤

一、错误操作

拍打或揉搓:导致毒液扩散,显著扩大皮损范围。

涂抹牙膏、酒精:牙膏中的碱性成分可能加重皮肤腐蚀,而酒精会刺激毒液进一步释放,加剧损伤。

二、正确步骤

1.轻拂虫体:硬质卡片或树叶轻刮皮肤表面,避免直接接触或挤压虫体。

2.彻底冲洗: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接触部位至少10分钟,可配合温和肥皂清洁。以稀释毒液,中和强酸,缓解灼痛。

三、冷敷+药物干预

1. 每隔2—3小时,冰袋冷敷10~15分钟,减轻红肿与疼痛。

2. 涂抹弱效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抑制炎症反应。若出现水疱或溃烂应避免使用,改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

特殊部位如何处理?

1.眼部接触: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10分钟,翻转眼睑彻底清洁,速就医。

2.大面积溃烂:生理盐水或稀释碘伏清洁,配合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

预防措施:切断传播链的3个关键

一、物理防护

室内:安装纱窗,夜间减少开灯(隐翅虫趋光性强)。

户外:避免皮肤暴露,穿浅色长袖衣裤更易于发现虫体,

二、环境管理

定期清理草坪、垃圾堆,减少虫类滋生地。

三、应急包常备

家中存放肥皂、小苏打、冰袋,户外携带便携式碱性清洁剂。

警惕并发症:这些症状必须就医!

一、全身反应

发热、头晕、淋巴结肿大(可能提示继发感染或过敏反应)。

二、皮肤坏死

水疱破溃后形成深色瘢痕,需抗感染治疗。

三、眼部损伤

若毒液进入眼睛,可能造成角膜损伤甚至永久性视力损害,务必立即彻底冲洗并尽快就医。

专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负责人龙华君主任医师提醒,隐翅虫虽危害大,但科学应对可大幅降低风险。记住“吹、冲、冷敷”三步法,避免拍打、揉搓的本能反应。警惕并发症,及时就医,与自然共存,安全第一。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急诊科 喻心蕾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急诊科 喻心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