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这两天月经量突然变多,姨妈巾每小时得更换一次,还有大血块,是不是被男朋友给气的呀?”25岁的小雅,近日向妇科医生倾诉自己的困扰。

像小雅这样月经量增多的情况并非个例, 医生给小雅做了妇科B超和抽血化验,发现小雅的血红蛋白已经降至88g/L(正常女性>110g/L),属于中度贫血。经过检查后,发现小雅的子宫内藏着3个粘膜下肌瘤,最大的直径达到5cm,最终进行了肌瘤摘除手术。

“很多女性把月经量增多归咎于体质变化,也有像小雅一样,觉得是情绪变化引起的,却不知这可能是妇科疾病的求救信号。”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主任护师黄朝霞强调。

正常月经具有周期性和自限性,出血的第1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就是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1日-35日;月经经期一般为4天-6天;正常月经量为20ml-60ml。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月经量真的“多”呢?

客观标准:

单次月经总失血量>80ml(大约浸透16片卫生巾)即月经过多。

简易判断(符合其中一项即为月经过多):

1.每1小时-2小时需更换卫生巾/棉条。

2.夜间因出血醒来更换卫生用品。

3.排出约3cm的血块。

4.经期超过7天。

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出血量不一致的称为异常子宫出血,常见于六大妇科疾病:

1.子宫肌瘤。

2.子宫腺肌症。

3.子宫内膜息肉。

4.子宫内膜恶变和不典型增生。

5.凝血功能障碍。

6.排卵障碍相关。

月经是子宫的“自我报告”,发现异常子宫出血要及时来医院就诊。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