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蚁工蚁
在五一假期,很多人选择亲近大自然的户外活动,但近期,随着气温升高,户外的一群“危险分子”也活跃了起来,它们就是有着“世界上最危险蚂蚁”之称的红火蚁。
红火蚁原产于南美洲,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成虫体色为红棕色或深棕色。每年四五月份开始,待温度明显回升后,它们便会大量繁殖和觅食,直到七八月份结束,活跃期贯穿整个夏季。
相较于普通蚂蚁,红火蚁的攻击性更强,叮蜇时不会松口,还会用上颚钳咬皮肤,再将尾部鳌针刺入并释放毒液。
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专家许益镌介绍,被红火蚁叮咬后,一般会产生疼痛与灼烧感,在被叮咬部位的皮肤上可能会出现化脓现象,并伴随脓包的形成,脓包消退需要1~2个星期,想要皮肤上完全没有叮咬痕迹,甚至需要约1个月的恢复时间。在极端严重的情况下,患者甚至可能出现休克或昏迷的状况。
资料显示,红火蚁毒液主要组成成分包括水、生物碱和少量的蛋白,生物碱是造成灼烧感和水泡的主要原因,过敏反应则是由毒液中的蛋白质或多肽类物质造成。
被蛰伤后怎么办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一旦被红火蚁蛰伤,先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然后涂抹皮康霜或皮炎平等药物来缓解,不要抓挠伤口,避免弄破脓疱感染。当被红火蚁叮蛰后如出现较大面积红斑、皮疹等,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组胺药剂等治疗;如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全身性搔痒、荨麻疹、脸部燥红肿胀、呼吸困难、胸痛、心跳加快等),应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诊疗。
哪些地方容易遇到红火蚁
小区草坪中的蚁巢
对于如何防范红火蚁的叮咬,许益镌表示,最佳方式即避免前往它们的出没地。在红火蚁入侵时间较长的地区,如广东、广西等南方省市,许多生境都可能出现红火蚁,包括绿化带、公园、荒地、农田、果园等。
而在北方一些尚未有红火蚁入侵的地区,新建的绿化带、公园也可能暗藏危机。红火蚁的远距离传播、扩散主要通过被人为种植、运输草皮苗木携带实现。因此这些新建的设施可能出现红火蚁。
然而,自从2004年我国首次发现红火蚁以来,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针对红火蚁的防治技术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
据许益镌介绍,当前红火蚁的防治工作以化学防治为主。在过去的20年中,药剂研发不断取得新进展,防治效果显著提升,而红火蚁防治中的监测、施药技术也发展得更加便捷高效,能够实现在手机上利用云采集系统进行监测调查,同时还能借助工具设备乃至无人机进行施药,在一些红火蚁的新发生或点状发生区域,已能实现它们的根除。
来源: 综合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