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经常会以孩子厌学、不愿意去学校、只爱打游戏、性格内向等等描述性的问题来求助。在我们咨询的孩子中很大比例的就是因为社会化受阻,无法适应家庭以外的环境。
心理学中描述一个人是否成熟,最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是社会化程度,心理问题的评级标准里最重要的一个标准也是社会化受影响的程度。
在这20年的心理工作中,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和行为发展没有什么概念,社会上的碎片化信息也让他们在养育孩子中迷失方向。
每个儿童都有独特的性格或情绪,一些儿童可能比较开朗、适应性较强,并且在睡觉、起床、吃饭和其他日常活动方面易于养成规律的习惯,这些儿童往往会对新情况做出积极回应。有些儿童适应性不是很强,且日常活动可能很不规律,这些儿童往往会对新情况做出消极回应。还有一些儿童表现出上述两种极端情况的中间状态。
情感和行为基于儿童的发育阶段和性格。从开始学习心理学导师就会让我们观察儿童,在观察中区分易养型的难养型,做家庭回访基本可以出判断孩子的发展状况。通过大量的观察,发现很多孩子早期就会呈现出性格特征,哪些孩子好带、哪些不好带就可以区分出来。
如果父母能够了解自己的孩子,用适合的养育方式,孩子的成长会非常的顺利。而现实是,父母更愿意迎合外界的标准,报什么样的兴趣班、用什么样的方式和他们互动都是比较盲目的。
婴幼儿阶段
啼哭是婴儿的主要交流方式。婴儿啼哭的原因包括饥饿、身体不适、痛苦或者许多其他可能不明显的原因。婴儿在 6 周大的时候哭得最多,通常一天哭三个小时,在 3 个月大的时候减少至一天一个小时,父母通常会为啼哭的婴儿喂食、换尿布,并寻找疼痛或不适的原因。如果上述做法不起作用,则抱着婴儿来回走动有时也有所帮助,偶尔,做什么都不起作用。父母不应强行向啼哭的婴儿喂食,因为如果不适是由饥饿所致,他们会愿意进食。在国外有个研究是专门研究婴儿哭泣的方式与心理需求,这个阶段父母能够及时的回应婴儿的哭泣,对婴儿来说是很重要的互动。
大约在 8 个月龄时,婴儿通常会担心与父母分离。睡觉时间和类似托儿所等场所的分离可能有困难,并且孩子可能会发脾气,这种行为可能持续数月,对于许多大龄儿童,这种情况下特殊的毯子或毛绒玩具可以作为过渡对象,代替不在身边的父母。
儿童阶段
在 2 到 3 岁时,孩子开始测试自己的极限并做他们被禁止做的事,只是为了看看会发生什么,儿童在这个年龄段会经常听到父母说“不可以”,他们依然会去做,这反映了他们在争取独立。
发脾气虽然父母会感到忧虑,但是发脾气是正常成长过程的一部分,因为这样可以在儿童无法很好地用言语表达感情的时候,帮助他们表达受挫感。父母可以通过不让儿童过度疲劳或感到过度的受挫感、了解儿童的行为模式、以及避免可能会导致儿童发怒的情况,来帮助减少儿童发怒的次数。
发脾气很少需要医生评估,一些低龄儿童如果特别难以控制冲动,比如:大哭大闹、长时间哭闹、自伤、打或咬父母和小伙伴等过激行为,需要父母特别注意,尽早做早期做发展评估家庭教育咨询。
在 18 个月至 2 岁年龄段,儿童通常会开始建立性别认同。在学龄前,儿童也开始具有性别的概念,开始了解男孩和女孩通常会做什么,通过观察父母来了解自己的性别,以及生活中的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也受到文化的影响。前段时间有个国外的华人朋友就和我说了她的担忧,国外的性别太多元,以至于他们不知道像孩子去说明,做为华人的他们,很难接受生理层面以外的性别角色,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2 到 3 岁之间,孩子开始与其他孩子更多地互动。虽然他们可能仍对玩具有占有欲,但是他们可能开始分享,甚至在玩耍时轮流进行。通过说“那是我的”来宣称对玩具的所有权,这可以帮助建立自我意识。
尽管此年龄段的儿童会力争独立,但是他们仍然需要父母在身边提供安全感和支持。例如,他们会在好奇时离开父母身边,但之后就会在感到害怕时藏在父母身后。
3 至 5 岁时,许多孩子对幻想游戏和虚构朋友产生兴趣。
幻想游戏使儿童可以安全地扮演不同角色,并以可接受的方式表现强烈的感情。比如:小时候的过过家游戏,通过这类游戏从孩子的角色中可以尝试以第三视角去看待他人,幻想游戏还可以帮助儿童渐渐变得善于交际、能够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解决与父母或其他儿童之间的冲突,这些方式可帮助他们发泄受挫感和维护自尊。
孩子早期游戏的丧失会阻碍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在心理咨询中,可以通过沙盘游戏,帮助孩子重建这个阶段的缺失。
此外,在这个年龄段会出现“壁橱里的怪物”等典型的童年恐惧感。这些恐惧很典型,会有很多假象出现,对于他们来说无法区分现实与虚幻,父母不会太重视,这种恐惧有可能会持续到成年。
7 到 12 岁时,儿童会经历许多问题
• 自我概念,这是课堂能力奠定的基础,学业中的成就往往对他们的自尊有很大的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就是通过外界的评价,认识和了解自己,这个时期的自信心非常重要。
• 与同伴的关系,这取决于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 家庭关系,这部分取决于孩子从父母和兄弟姐妹那里获得的认可。
• 尽管许多父母似乎非常重视同龄群体,孩子们仍然还是主要依赖父母的支持和指导,多子女的家庭兄弟姐妹出可以作为榜样角色以及重要的支持者,并在是否能做某些事情方面相互发表孩子能听的懂的建议。这也是独生子女出生后最大的问题,没有同龄人的交流和互动,对于社会化的经验严重缺失。
• 儿童在这个时期非常活跃,他们会参加许多活动并渴望探索新活动。
• 在这个年龄段,儿童渴望学习,并且通常对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避免高风险行为方面的建议做出良好的回应。
这个阶段学习对孩子来说确实是很重要的一个发展任务,孩子是否能够适应学习、学习中能否主动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是否会求助、是否能够不断的探索找到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等等,这些能力都是在学习中习得。我们的父母往往把“分”看的最重要,在我看来,分只是个结果,成绩一直低一定是有本质的原因。
比如:
学习能力(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思维、计划、执行等)不足带来的学习慢、效率效果低下、偏科、写作业慢、不爱看书、不爱写字、粗心...
学校适应性差:上学困难、被孤立、不敢发言、不愿意去学校、害怕上学...
上学生病:身体原因、心理原因...
特殊状况:发育性问题...
孩子的成长是心理和生理共同发展的结果,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帮助孩子顺利的成长,是我的心愿!
来源: 自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