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明身体很好,怎么会查出肝硬化?”50岁的李先生拿着体检报告,一脸难以置信。医生追问病史才发现,他曾在20年前因车祸输血,但从未筛查过丙肝。
无症状≠无风险!这正是丙肝最危险之处——它像潜伏的“影子”,暗中侵蚀肝脏,直到某天突然亮出致命一击。
1.丙肝的危害:为何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1. 慢性化概率高
感染丙肝病毒(HCV)后,约55%-85%的患者会发展为慢性感染,而慢性丙肝中,20%-30%可能在20-30年内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WHO数据)。
2. 症状隐蔽性强
早期:多数人仅感到轻微乏力,或无症状;
晚期:出现黄疸、腹水、呕血时,往往已到肝硬化甚至肝癌阶段。
3. 叠加伤害加速肝损
若合并饮酒、肥胖或乙肝感染,肝病进展速度可能翻倍。
2.传播方式:这些行为可能让你“踩雷”!
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以下场景需警惕:
1.高风险行为:
共用针具吸毒(感染率最高);
非正规场所纹身、穿耳洞(器具消毒不严);
输入未严格筛查的血液或血制品(现已罕见);
共用剃须刀、牙刷(接触微量血液)。
分娩时母婴血液接触,若母亲合并HIV感染或高病毒载量,风险增加。
2.不会传播的行为:
共餐、拥抱、接吻;
打喷嚏、咳嗽;
母乳喂养(除非乳头破损且婴儿口腔有伤口)。
注意:性传播风险极低,但多性伴、肛交或存在性病时风险提高,需做好防护。
3.治愈希望:95%以上患者可彻底告别丙肝!
过去,丙肝治疗依赖干扰素,副作用大、治愈率仅50%;如今,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问世彻底改写结局:
1. 优势:
治愈率超95%,疗程仅8-12周;
副作用小,多数人仅轻微头痛或疲劳;
无需住院,口服药方便。
2. 医保覆盖:
国内已有多款DAA药物纳入医保,治疗费用从数万元降至千元级,经济负担大幅减轻。
3. 治愈后:
病毒完全清除,无传染性;
肝硬化患者仍需定期随访,但肝癌风险显著降低。
4.关键行动:早筛查、早治疗,截断“传播链条”
1.谁需要筛查?
曾因医疗操作(如输血、手术)暴露于未严格筛查血液者;
曾共用针具吸毒或纹身/穿耳洞者;
HIV感染者、血液透析患者;
所有成年人(建议一生至少筛查一次)。
2. 如何检测?
第一步:丙肝抗体检测(阳性提示可能感染过);
第二步:HCV RNA检测(确认是否现症感染)。
**预防贴士:**拒绝共用针具、剃须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伤口及时消毒包扎。别让无知成为肝病的帮凶
丙肝的可怕,不在于病毒本身,而在于我们对它的忽视。它本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却因“无症状”的伪装,让无数人错失治疗良机。早一天筛查,少一分遗憾——别等肝脏发出“求救信号”,才后悔没有行动。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泉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