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分享跨国文化生活和个人经历的网红因突发低血糖离世,年仅38岁。她离世前一天仍在发布日常视频,却因独自在家晕倒未能及时救治而悲剧收场。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万荣文主任医师提醒:通过这个案例我们须知道:低血糖绝非是“吃块糖就能解决”的小问题,其致命性远超多数人的认知。
一、什么是低血糖?
**1、**西医视角
低血糖指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糖尿病患者因药物使用或饮食不当易发病,普通人过度节食、剧烈运动后也可能出现。
**2、**中医理论
中医将其归为 “气血两虚”“脾胃失调” 范畴,认为脾胃功能减弱影响气血生成,可引发头晕乏力等症状。《黄帝内经》记载:“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强调规律饮食对维持气血的重要性。
**3、**分层诊断
一般成年人血糖<2.8mmol/L 判定为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 需紧急处理;孕妇血糖<3.3mmol/L 须立即干预,否则可能危及胎儿。
需特别警惕的是,约30%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无典型心慌、出汗等预警,常直接昏迷,极易错过最佳救治时机。
二、低血糖有哪些致命危害?
低血糖的危害远超表面症状,其病理机制如同一场“能量海啸”:
**1、**脑损伤的黄金6小时
大脑仅占体重的2%,却消耗全身20%的葡萄糖。当血糖<2.8mmol/L时,神经元因能量耗竭出现异常放电,引发癫痫样抽搐;若持续>6小时,脑组织会发生不可逆的充血、点状出血和软化,最终导致昏迷或死亡。
**2、**心血管系统的多米诺效应
低血糖通过激活交感神经,可诱发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和心肌缺血。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低血糖发作时的心肌梗死风险增加3倍。
**3、**代谢紊乱的恶性循环
反复低血糖会削弱机体对低血糖的警觉性,导致“低血糖-反跳性高血糖”的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代谢紊乱。
三、低血糖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糖尿病患者
2.长期饥饿或节食者
3.剧烈运动者
4.肝肾功能不全者
5.孕妇
6.老年人
7.遗传性代谢病患者
8.重症患者
四、低血糖的中西医结合急救
**1、**昏迷期
西医立即静脉推注50%葡萄糖的同时,中医可紧急针刺人中、内关、涌泉、百会等穴位,强刺激激发元神,改善脑血流。临床研究显示,针刺干预能缩短低血糖昏迷患者的苏醒时间,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2、**恢复期
针对反复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在西医调整降糖方案的基础上,中医通过调和肝脾、交通心肾,使用逍遥散合交泰丸加减,改善患者因长期用药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和自主神经失调,从根源减少低血糖的发作。
对肝肾功能不全者,西医优化药物代谢管理,中医以滋补肝肾、活血通络为法,常用一贯煎/血府逐瘀汤,保护肝肾功能的同时,增强糖原合成与分解能力。
五、如何预防低血糖发生?
**1、**高危人群的中医辨证调理
糖尿病气阴两虚型(常见症状:乏力、口干、易饥饿):西医建议调整降糖方案的同时,中医以益气养阴为法,常用生脉饮合六味地黄丸加减,配伍人参、麦冬、山药、五味子等,改善胰岛素抵抗,延缓糖代谢紊乱。
节食导致脾虚血亏者(常见症状: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心慌):西医强调恢复碳水摄入,中医予归脾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龙眼肉),健脾养血,促进脾胃运化,从源头改善气血生成不足。
老年人肝肾亏虚型(常见症状: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西医关注药物代谢与血糖监测,中医以左归丸合右归丸化裁,滋补肝肾阴阳,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增强机体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
**2、**药食同源的血糖防护推荐
黄芪山药粥(脾虚者):黄芪30g煎水取汁,与山药50g、粳米100g共煮,健脾益气,缓慢升糖。
当归红枣蛋(气血虚者):当归15g、红枣10枚、鸡蛋2枚同煮,补气血、调营卫,适合女性及产后人群。
枸杞麦冬茶(气阴两虚者):枸杞10g、麦冬10g泡水,滋阴润燥,辅助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口干、低血糖倾向。
**3、**穴位按摩辅助调节
每日可按揉足三里(健脾益气)、血海(养血活血)、关元(补益元气)各3分钟,通过刺激经络,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增强血糖调节能力。
六、公众对低血糖的认知误区
**1、**认为仅糖尿病患者会发病
正解:非糖尿病患者因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致肝糖原储备不足)、肾上腺功能不全等,同样可能引发低血糖。
**2、**盲目依赖甜食缓解
正解:含脂肪的巧克力等升糖缓慢,首选纯葡萄糖或果汁;尤其需注意,切勿对昏迷患者强行喂食,应立即静脉补糖。
**3、**忽视后续检查
正解:反复低血糖可能是胰岛素瘤、自身免疫疾病等的预警,需通过 72 小时饥饿试验、胰岛素 / C 肽比值检测等明确病因。
专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万荣文主任医师提醒:低血糖的致命性源于其隐匿性与快速进展性,科学管理血糖需长期坚持。高危人群应定期监测,公众需掌握急救技能,一次及时干预或能挽救生命。若频繁出现低血糖,建议及时就医排查病因。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兼顾急救与体质调理,实现 “急治标、缓治本” 的协同效果。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重症医学科 彭韵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重症医学科 彭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