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海中,有一些生物,它们是海洋中的“长者”,它们的智慧和经验,是让整个群体得以生存的重要保障。
年轻时,它们是确保种群生生不息的中坚力量(生娃);老了以后,它们虽然不生娃了,却继续发光发热、为后代提供生存的知识和指引。
在这些海洋生物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虎鲸(Orcinus orca)了,这种群体生活的海洋哺乳动物,其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与我们人类的一些习性出奇地相似。特别是在它们的群体中,年长的雌性——尤其是那些已经停止繁殖的“祖母”——在群体中的角色远远超出了繁殖的功能。她们通过传递生存知识、引导狩猎和照料幼鲸,成为整个群体生存的“守护者”。这种现象被称为“祖母假说”。
祖母假说的由来“祖母假说”(Grandmother Hypothesis)其实最早是由人类学家提出来的,用来解释为什么一些物种中的雌性个体(尤其是人类的女性),在完成繁殖使命后,仍能活得很长时间,甚至达到相当高的年龄。假设认为,祖母级的女性通过为子孙后代提供关怀和支持,能够提高后代的生存率,进而对物种的演化产生积极影响。在人类中,许多文化都能找到祖母照料孙辈的例子,而这一行为为家庭带来了更高的生育成功率,尤其是在艰难的环境中。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祖母假说并不仅限于人类。
在许多海洋哺乳动物中,尤其是虎鲸这样的物种,也能找到类似的现象。通过对这些动物的观察,科学家发现,年长的雌性,特别是那些已经停止繁殖的个体,在群体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她们为群体提供领导,还通过传递食物狩猎技巧和生存经验,帮助后代在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中找到生存的道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虎鲸是极少数会经历绝经的动物之一,与人类、短鳍领航鲸共同构成自然界中已知的三种会绝经的物种。雌性虎鲸通常在30~40岁左右停止繁殖,但它们的寿命可长达八九十岁、甚至更长(如著名的“Granny”虎鲸,据推测活到了105岁)。
▲上图:2017年9月,在美国华盛顿州圣胡安岛附近的萨利希海,一只年轻的定居型虎鲸正在追逐一条奇努克鲑鱼。图源:John Durban (NOAA)(CC BY-SA 2.0)图文无关
我们知道,虎鲸,是海洋中体型最大、分布最广的海豚科动物,也是顶级掠食者之一。它们体色黑白分明,有极高的智商、复杂的社会结构,通常以家族为单位组成稳定的群体,被称为“母系社会”。虎鲸通过独特的声音进行沟通,不同群体甚至拥有“方言”。它们的食性多样,既能捕食鱼类,也能协同猎杀海豹、甚至鲸鱼,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极具影响力的捕食者之一。
在虎鲸群体中,年长的雌性——尤其是祖母——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我们知道,虎鲸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它们生活在由数个家庭成员组成的群体中,每个群体都由一位年长的雌性领导。这种群体通常由母系血缘关系组成,也就是说,领导者一般都是雌性,且常常是群体中的“长者”。这些年长的雌性不仅帮助组织群体的活动,还通过丰富的经验引导着整个群体的行动。
最关键的是,这些年长的虎鲸在群体中的角色远远不止于繁殖。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祖母”甚至比年轻的繁殖雌性更为重要。在长时间的观察中,科学家发现,虎鲸的祖母们往往能够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记忆,指引群体找到最优的猎物和食物来源,尤其是在食物匮乏的时期。她们的“领导”能力和生存智慧,直接影响到群体的存活。
虎鲸是一种高智商社会型群体动物,智商颇高。通常由家族德高望重的祖母教授幼崽捕猎技巧(如捕海豹),有的群体会团队协作、制造波浪,掀翻浮冰,来捕捉猎物。虎鲸是机会主义者,食性因群体生态型而异:如挪威虎鲸专吃鲱鱼,通过“旋转拍尾”击晕鱼群。
虎鲸群体中,年长雌性的作用,正是“祖母假说”在海洋哺乳动物中的体现。虎鲸祖母通过传递食物获取的技巧,帮助群体在鱼类资源稀缺时找到生存的出路。而这种通过经验传承的生存方式,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比基因传递更为重要。由于虎鲸是一种寿命较长的物种,一些已经停止繁殖的个体仍能活得很久,这为它们的后代提供了长期的生存优势。
祖母的作用,不仅限于提供生存技巧和食物来源。在群体的社会结构中,虎鲸祖母还扮演着调解冲突、保持群体稳定的角色。有研究人员发现,年长的雌性虎鲸常常能够通过行为调解和语言沟通,化解群体内部的紧张局势,维持群体的和谐与稳定。她们通过在群体中的威望和影响力,促使成员之间更加合作,从而保证了群体的长期生存。
虎鲸的社会结构中,语言和文化的传承也是重要的因素。虎鲸有复杂的社交行为和独特的“语言”,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特有的声音和交流方式。这些声音,是捕猎时的指令,也充当了群体身份认同的标志。
在虎鲸的群体中,年长的雌性——尤其是祖母——恰恰是语言和文化传统的传递者。科学家研究发现,祖母级虎鲸在群体的“语言”传承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她们通过反复的沟通和互动,把群体的“方言”传授给年轻的虎鲸,帮助他们理解并适应群体的文化与行为规范。这种文化的传承和稳定,是维系虎鲸群体凝聚力和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
祖母假说的提出,实际上为我们理解动物社会的复杂性、以及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视角。就拿虎鲸来讲,这些虎鲸外婆们过去是繁殖的中心角色、更是现在群体的知识、文化和生存技巧的核心传递者。在一些物种中,尤其是那些社会结构复杂的动物,年长的雌性可能通过长期的生命经验和记忆,帮助后代应对环境变化、食物短缺等生存挑战。
有趣的是,一些学者认为,“祖母效应”可能只是长寿的副产品,而非直接演化结果;近年也有研究强调,雄性虎鲸对母亲的依赖(比方说“奶瓶男”现象)可能是更年期演化的关键因素。
无论如何,“祖母假说”让我们可以看到,自然选择并不仅仅关注个体的繁殖能力,也看重个体通过跨代的帮助和支持,为群体的长期生存提供保障。
▲上图:许多动物,尤其是鱼类和爬行动物,在群体生活中展现出复杂的“文化”行为,比如通过社交学习传递知识或技能。这些行为不仅影响它们的生存方式,还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上图是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在2025年1月份发布的一则通知,提醒关注动物文化与社会行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深远意义。图源:CMS公约秘书处
“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注意到,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中,对于“动物文化”的关注是一个新兴的势头。此前,2024年12月23日,“海洋与湿地”小编收到了来自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发布的一则通知,提醒CMS各缔约方关注动物文化与社会行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深远意义。
如今,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洋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气候变化、过度捕捞以及污染、食物不足等多重问题,对虎鲸群体的生存构成了严峻挑战。特别是虎鲸祖母这样年长的个体,面临着生存压力的加剧。污染物在海洋食物链中的积累,使得虎鲸等海洋哺乳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祖母的寿命、健康状况也受到了威胁。
因此,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为啥要敬老”这个亘古问题了。保护这些“长者”,对虎鲸等鲸豚的群体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保护年长的虎鲸“奶奶”们,其实也是在保护整个动物群体的生存智慧、文化传承——它们的丰富生态记忆,或许能确保虎鲸群体能够在未来的环境中继续繁衍生息。
(注: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文 | 王海诗(Amphitrite Wong)编辑 | Linda
排版 | 绿叶
参考链接略
来源: 海洋与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