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入
刷剧卡顿、游戏掉线——5G网速“飘忽不定”的元凶竟是电费账单!据统计,单个5G基站年耗电量堪比300户家庭,其中功率放大器(PA)就“吃掉”四成电力。传统PA就像油门卡死的汽车,无论信号强弱都全速运转,如何让这个“电老虎”学会智能省电?江苏大学团队交出了一份颠覆性答卷。


研究背景
在《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最新研究中,倪忠鹏、夏静团队提出“阻抗-相位混合优化”新算法,攻克宽频对称多赫蒂功率放大器(DPA)设计难题。传统DPA虽能提升效率,却只能在狭窄频段和固定功率下“精准省电”(类似汽车仅能在60km/h匀速时省油)。一旦5G信号在1.7-2.5GHz频段波动,或遇到9dB以上功率回退(相当于车速骤降三分之二),效率就会暴跌至45%以下,导致基站月均多耗电2000度。


技术破局
研究团队祭出两大创新:

  1. 电路“动态导航系统”:通过实时匹配阻抗(信号通行阻力)与相位(信号节奏差),让强弱信号自动切换“快速通道”,如同在高速公路设置可变车道,使9dB回退时的效率波动从±10%压缩至±5%;
  2. 微带线“乐高模式”:采用可自由拼接的碎片型结构(类似模块化手机),在28GHz频段将相位离散度降低70%,工作带宽扩展38%,能同时处理5G主流频段信号。实测显示,这种“柔性电路”使功率附加效率(PAE)峰值突破68%,较传统设计提升25个百分点。

实测数据
在搭载20MHz LTE信号的严苛测试中,新型DPA交出“逆天”成绩单:

  • 能耗效率:9dB回退时效率稳定在45%-55%,基站年省电55%,足够支撑一座中型商场全年空调制冷;
  • 信号吞吐:1.7-2.5GHz全频段饱和输出功率超44dBm,比国际同类产品多承载20%数据流;
  • 实战表现:邻道泄漏比(ACLR)突破-50dBc,满足工信部5G基站线性度最高标准。

研究还发现,采用碎片型结构后,电路的“信号拥堵指数”(IER分布)从-j115Ω收紧至-j30Ω,效率稳定性堪比工业级稳压电源。


未来蓝图
“这相当于给基站装上了‘变频空调’。”论文通讯作者夏静比喻道。该技术已在中兴通讯5G基站试运行,预计2025年规模化商用。但挑战犹存——碎片型结构带来2192种电路组合可能,人工设计需3个月。团队正联合华为研发AI自动拼装系统,目标2026年前将设计周期压缩至7天,届时5G基站建设成本有望降低30%。

来源: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FI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