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入
深夜刷视频突然卡顿?5G基站“偷懒”背后竟是能耗超标!随着5G网络铺开,基站耗电量激增已成行业痛点——复杂调制信号让功率放大器(PA)长期处于“高负荷低效率”状态,就像汽车在堵车路段频繁启停,油耗飙升却跑不出速度。如何让这个“电老虎”在信号强弱变化时都保持高效,成为全球通信界十年未解的难题。
研究背景
江苏大学倪忠鹏、夏静团队在《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发表最新成果,创新设计出宽频对称大回退范围多赫蒂功率放大器(DPA)。传统DPA虽能提升效率,却像“单车道高速路”只能在特定频率和6dB功率回退下高效运作(相当于车速从120km/h降至60km/h时仍省油)。一旦5G信号波动超出这个范围,效率就会断崖式下跌,导致基站40%的能耗白白浪费。
方法创新
研究团队祭出两大“黑科技”:
- 阻抗-相位混合优化:给电路装上“智能导航”,通过实时匹配阻抗(信号通行阻力)和相位(信号节奏),就像在交叉路口设置动态红绿灯,让强弱信号都能找到最优路径;
- 碎片型结构设计:打破传统电路的“方正格局”,采用可自由拼接的微带线碎片(类似乐高积木),在1.7-2.5GHz频段内将相位离散度降低70%。实验显示,这种“柔性电路”使9dB回退时的效率波动从10%压缩至5%,相当于让汽车在20-120km/h全速域保持省油状态。
实验验证
在28V电压、1.7-2.5GHz真实场景测试中,新型DPA交出惊艳成绩单:
- 能耗效率:9dB回退时效率达45%-55%,比传统设计提升30%,相当于基站年省电45%;
- 带宽扩展:工作带宽扩展至38%,覆盖5G主流频段,比同类产品多“吞下”20%信号;
- 实战表现:搭载20MHz LTE信号时,邻道泄漏比(ACLR)突破-50dBc大关,满足5G基站严苛的线性度要求。
研究还发现,采用碎片型结构后,电路的“信号拥堵指数”(IER分布范围)从-j115Ω收紧至-j30Ω,效率波动堪比专业级稳压电源。
结论展望
“这相当于给5G基站装了‘变频空调’。”论文通讯作者夏静比喻道。该技术已在中兴通讯试点,预计2025年规模化商用。但挑战犹存——碎片型结构带来216种电路组合可能性,设计复杂度呈指数级上升。团队透露,下一步将引入AI算法实现“电路自动拼装”,目标在2026年前将设计周期从3个月压缩至7天。
来源: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FI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