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血管健康的隐形守护者

——从饮食到生活,激活人体自愈力

肖永良

【科普中国专家,中国营养学会科普专家团队委员,甘肃省健康巡讲专家,原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等。】

一、血管“生锈”的真相:一场悄无声息的危机

人体的动脉静脉或血管系统的代谢更新具有高度异质性,如,血管内皮细胞的小血管代谢更新周期为1-2周,大血管代谢更新周期为数周至数月;血管平滑肌细胞代谢更新周期是1-2年;整体血管功能代谢更新周期依赖于持续修复,而非周期性全面更新;维护血管健康需针对不同细胞类型采取差异化策略,延缓衰老相关退变。

血管如同城市的供水管道,日复一日承受着血液的冲刷。当内壁出现“锈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时,心梗、脑梗等致命疾病便悄然逼近。全球每年约1800万人因此丧生,平均每3秒就有一例死亡。传统疗法如支架或药物虽能暂时“修补”血管,却无法重启其内在修复能力。近年研究揭示,我们的肠道里住着数万亿“微生物帮手”,它们不仅影响消化,还能指挥血管和干细胞修复身体!科学家发现,日常饮食中的叶酸、绿茶、中草药等成分,会与这些肠道菌群“联手”,悄悄启动人体的自我修复程序。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套藏在食物里的“再生密码”。

二、肠道菌群:血管修复的指挥中心

1. 微生物工厂的“神奇产物”

肠道中驻扎着39万亿微生物,数量远超人体细胞。有意思的是,这些细菌还会“吃”我们摄入的中草药。比如人参里的皂苷成分,经过菌群加工后,变成能激活血管修复基因的“Compound K”。这就像给工程队配了智能工具,让修复效率翻倍。这些“小工程师”通过代谢产生关键物质如下:

- 短链脂肪酸(SCFAs):膳食纤维经菌群分解后的产物,如丁酸可唤醒沉睡的血管干细胞;

- 多酚代谢物:蓝莓、绿茶等食物中的成分经菌群加工后,成为抗炎“灭火器”;

- 肌苷:部分中草药促进菌群生成的“通讯兵”,能修复血管内皮损伤。

研究表明,如,大麦叶等中草药通过增加乳酸杆菌的丰度,促进嘌呤代谢生成肌苷;如黄芪、灵芝的多糖成分可促进双歧杆菌增殖,通过代谢膳食纤维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s),间接增强肌苷合成酶的活性;Akk菌通过降解黏液层中的黏蛋白释放核苷酸前体,为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如多糖)提供底物,促进肌苷生成等。

2. 菌群失衡的连锁反应

当有害菌(如脱硫弧菌)占据上风,会释放毒素引发慢性炎症,导致血管内皮修复功能瘫痪,甚至令干细胞“罢工”。这种失衡与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三、**四大“修复先锋”的超级作用

1. 叶酸:血管的防锈剂

叶酸不仅是孕妇必备,更是血管守护者。它能清除同型半胱氨酸——这种物质就像血管里的“锈蚀剂”,会加速动脉硬化。每天吃够400微克叶酸(相当于2碗菠菜 1把花生),可使中风风险降低22%。但要注意:约40%中国人存在叶酸代谢基因缺陷,这类人群更适合吃活性叶酸补充剂。

2. 麦角硫因:细胞能量充电宝

蘑菇里富含的这种抗氧化剂,能穿越血脑屏障保护神经细胞。最新研究发现,它还能激活肠道里的“阿克曼氏菌”,这种菌能产生修复血管的丙酸。每天吃5朵香菇,相当于给全身细胞戴上“防老化护盾”。

3. 绿原酸:炎症灭火器

咖啡和金银花里的绿原酸是个双面能手:一方面能抑制促炎因子TMAO(这种物质超标会使心梗风险增加3倍),另一方面能促进干细胞向损伤部位聚集。实验显示,喝绿原酸饮料的小鼠,皮肤伤口愈合速度快了1.8倍!

4. 茶多酚:肠道菌群调节师

绿茶中的茶多酚就像菌群“教练”,能抑制有害菌(如产气荚膜梭菌),扶持益生菌生长。每天喝3杯绿茶,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可增加15%,这些好菌会产生更多修复血管的丁酸。

四、餐桌上的修复密码:中草药与食物的协同力量,

**1.**中草药的“菌群密码”:千年智慧的现代印证

传统中药食材正在用科学揭开新面纱:

- 黄芪:所含多糖促进阿克曼氏菌增殖,其代谢产物乙酸可修复血管内皮裂痕。

临床显示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服用3个月后足部溃疡愈合率提高67%,黄芪多糖能促进产丁酸菌增殖,其效果相当于给肠道“施肥”。

- 金银花:富含绿原酸,调节菌群平衡的同时改善血管弹性。

- 枸杞:枸杞多糖可调节胆汁酸代谢,减少毒素入血,改善血管微环境

- 黄连:黄连素抑制有害菌,减少血管毒素TMAO生成,与酸奶同服可提升吸收率;小檗碱能修复肠黏膜屏障,阻断“肠漏”引发的全身炎症。

研究发现,服用中药方剂的人群,肠道内阿克曼氏菌的数量是普通人的2-3倍,这种菌能显著提升血管内皮修复能力。

**2.**打造健康的饮食“血管再生食谱”

想要激活健康身体自愈力,记住三个关键词:彩虹饮食-发酵食物-精准搭配

彩虹饮食:天然抗氧化剂库。

每天吃够5种颜色蔬果(如紫甘蓝、胡萝卜、西兰花)。

- 紫色食物(紫甘蓝、葡萄):花青素经菌群转化后,可抑制血管氧化应激。

- 绿色食物(西兰花、菠菜):萝卜硫素激活Nrf2通路,为血管戴上“防毒面具”。

- 红色食物(番茄、辣椒):番茄红素阻止血管平滑肌异常增生,降低斑块风险。

**发酵食物:**天然益生菌的来源。

每周3次纳豆/酸奶/康普茶,补充活性益生菌。

精准搭配:健康的保障措施。

- 吃叶酸食物(深绿叶菜)时,搭配维生素B12(鸡蛋/奶酪)。

- 喝绿茶时,加片柠檬提升茶多酚吸收率。

- 炖鸡汤时加入黄芪、枸杞,双倍激活菌群。

- 燕麦:富含β-葡聚糖,可促进产丁酸菌增殖,使血管修复效率提升30%。

- 抗性淀粉:存在于放凉米饭、香蕉中,心脏病患者每日摄入1根香蕉,6周后心脏干细胞活性显著增强。

- 菌菇类:麦角硫因含量丰富,其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C的6倍,堪称血管的“防锈涂层”。

五、生活方式:激活自愈力的开关

1. 饮食黄金法则

- 进食顺序:先吃蔬菜后摄入主食,稳定血糖并优先滋养益生菌;

- 咀嚼艺术:每口咀嚼20次,充分释放食物中的多酚类物质;

- 发酵食品:晚餐中,泡菜、纳豆的枯草芽孢杆菌夜间持续修复血管。

2. 科学运动策略

- 每日6分钟高强度间歇训练:快走与慢跑交替,刺激丁酸菌增殖;

- 饭后靠墙站立10分钟:提升肠道血液循环,菌群活性增加15%。

3. 睡眠的修复魔力

- 22点前入睡:菌群夜间分泌褪黑素,助力血管修复;

- 20分钟午睡:研究证实可使血管内皮功能改善11%;

- 腹部热敷:睡前用热水袋暖腹,促进菌群产生助眠物质GABA。

六、未来新方向展望

科学家正在研发“菌群鸡尾酒疗法”,通过个性化补充:

- 特定益生菌(如阿克曼氏菌冻干粉)

- 益生元(菊粉、抗性淀粉)

- 中药活性成分(人参皂苷、黄芩苷)

这种组合已在动物实验中展现出惊人效果:老年小鼠的血管再生能力恢复到了年轻时的70%!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通过调整饮食就能实现“血管逆龄生长”。

结语

**健康公式:**30克膳食纤维 500克多彩蔬果 7小时优质睡眠 = 血管寿命延长10年

从餐桌到生活习惯,我们拥有重塑血管健康的主动权。唤醒肠道菌群这支“维修队”,让血管衰老的时钟真正倒转!

参考文献

1.李华, 王明. 茶多酚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21, 46(3): 567-573.

2.张伟, 陈芳. 黄连素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心血管疾病机制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2, 42(5): 612-618.

3.刘洋, 等. 短链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23, 35(2): 234-239.

4.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112-115.

5.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3R.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 45-48.

Smith J, et al. Ergothioneine incardiovascular protectionJ. Cell Metabolism, 2024, 36(7): 1345-1358.

6.Wang Q, 等. 麦角硫因通过Nrf2通路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J.中国药理学通报, 2024, 40(9): 1287-1292.

7.Zhang L, 等. 绿原酸调节肠道菌群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J. 营养学报, 2025, 47(1): 89-94.

8.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78-81.

9.Liu X, 等. 阿克曼氏菌改善心血管疾病机制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5, 53(4): 376-381.

10. 肖永良.吃对食物就能修复心脏?科普中国.2025 .

11. 肠道微生物如何成为“血管医生”?npjBiofilms and Microbiomes.2025.

12. 中国营养学会. 叶酸补充指南(2023版)[J].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23, 31(4): 193-199.

13. 潘永源. 如何通过饮食改善肠道菌群失调?[J]. *恒康园*, 2025, 1(1): 15-20.

14. 沈涤华. 肠道健康:如何通过饮食改善肠道菌群?[J]. *恒康园*, 2025, 1(2): 13-18.

15.黄正明. 叶酸在脑卒中预防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23, 20(15): 1-5.

来源: 人体微生态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