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有网民发帖称,
位于河南洛阳白马寺景区内的狄仁杰墓,
最近挂上了公示牌。
对此,
4月22日,
当地相关部门回应称,
已确认就是狄仁杰墓。
▲白马寺狄仁杰墓已挂牌
有争议的狄仁杰墓挂牌
是否已有定论引人关注
网民发帖内容显示,墓碑上写着“大唐名相狄梁公墓”,旁边已经挂上了“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牌”,明确提到该文物名称为狄仁杰墓,级别为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直接责任单位为瀍河区白马寺镇人民政府,公告公示单位为瀍河区文旅局。
此次挂牌,引起了一些网民的关注,并议论是否已最终确定墓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狄仁杰。
部门回应:已确认就是狄仁杰墓
4月22日,根据该公示牌公开的信息,记者联系了作为直接责任人的白马寺镇政府张姓工作人员,其回应称,该墓是市级文保单位,最近属地镇政府根据上级要求,挂上了这块公示牌,至于网民关心的争议是否已尘埃落定、是否最终确认墓主人为狄仁杰,他们尚无法给出确切答复。但据其所知,当地广为流传的说法就是此处是狄仁杰墓。
随后,记者就此向瀍河区文旅局求证,该局文物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前两年,该墓已经经过专家确认,就是狄仁杰墓,现在则是根据相关工作要求,挂上了公示牌。“已经确认了,如果不确认也不会挂。”该工作人员说。
记者转而又联系了洛阳市文物局,工作人员称,目前主流的观点是,根据现场碑刻记载以及史料分析,白马寺内该墓就是狄仁杰墓,至于外界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也是正常的,“我们不能允许它(不同观点)不存在,我们要允许人家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要是合情合理。”该工作人员如此说道。
记者尝试拨打公示牌上提示的“直接责任人”公开电话,接线人员表示,自己只负责文物的管理维护。
至于相关部门如何确认此处为狄仁杰墓,有哪些论证细节?记者致电洛阳市文物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论证细节是否对外目前暂无法透露:“我们知道大家都在关注此事,所以相关事宜正加急处理。”这名工作人员说。
白马寺客服人员表示,狄仁杰墓地挂牌至今,对景区的经营并无太大影响,目前未出现游客蜂拥而至的现象。
▲位于白马寺的狄仁杰墓。
狄仁杰墓究竟在何处?
如何确认白马寺景区内的就是狄仁杰墓?
目前争议尚在,
但狄仁杰的故里却是毋庸置疑的,
就在山西太原狄村。
狄仁杰的一生刚直不阿,
为官清廉,知人善任,政绩颇丰,
有“北斗之南,一人而已”之誉,
后成为一代名相,
深得百姓敬爱和拥护,
被后人尊称为“狄公”。
唐代名臣——狄仁杰
狄仁杰(630—700),并州晋阳(今太原市小店区狄村)人。他一生刚正严明,反对贪官污吏,极力维护人民利益,且忠于唐室,是封建社会具有卓识远见、政绩显著的一位名臣。
狄仁杰出身官僚世家,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
狄仁杰幼得良母教育,少时勤奋读书,考取了明经(相当于进士)第一名。初入仕途任汴州参军时被人诬告,黜陟使(有升降官吏大权的钦差大臣)阎立本受理审讯,认为事属冤屈,并发现狄仁杰才学出众,对他十分赏识,赞其为“沧海遗珠”,提拔他做了并州法曹参军。其后历任大理丞、侍御史、宁州刺史、豫州刺史、魏州刺史、幽州都督,直至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
▲明代《历代古人像赞》中的狄仁杰画像
他一生功绩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No.1
掌管刑政,断案公正
唐高宗李治时,狄仁杰升任大理丞(相当于今最高法院院长),一年中解决了许多积案,处理结果非常公正,所涉及的17000余人都没有怨言,颇受朝野之称赞。
有一次,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唐太宗陵柏树,高宗盛怒之下要将二人处以死罪,众大臣皆缩头闭口,惟狄仁杰据理力争:“汉有盗高庙玉环,文帝欲当之族,张释之廷诤曰:‘假令取长陵一土,何以加其法?’于是罪止弃市。陛下之法在象魏,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终于使这两位武官免判死刑。
No.2
破除迷信,为民所想
显庆五年(660),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游汾阳宫(今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先到了晋阳,命狄仁杰任知顿使,负责行宫布置等有关事务。
从晋阳到汾阳避暑宫须路经妒女祠,相传妒女为春秋介子推之妹,忌妒心极强,见有身着华丽服装的女人经过,必遣雷、风、电、雹袭击。并州长史李冲玄担心皇后圣驾过妒女祠受惊骇,准备发士兵数万另修一条能绕过妒女祠的驰道。
狄仁杰极力反对,不以为然地说:“天子之行,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辟邪?”最终制止了一场劳军伤财的徭役。
垂拱四年(688),狄仁杰奉命南下做江南道巡抚大使,其时吴、楚等地官民讲迷信,建有许多淫祠,所有花费均摊在老百姓头上,并有贪官污吏乘机渔利。“仁杰奏毁一千七百所,惟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因为他们是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人物。
No.3
宽厚为怀,不陷善良
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以后,豫州刺史、琅王李冲起兵讨伐武则天,短时间内便鸟飞兽散了。博州刺史、越王李贞在博州响应,不久也兵败自杀。奉命讨伐的三军统帅张光辅残酷异常,借查李贞叛军之名大肆抄家捕人、滥杀无辜,连坐者竟达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余口,其中两千余人被判死刑。
其时,狄仁杰初任豫州刺史,不顾自身安危相谏道:“乱河南者一越王,公董士三十万以平乱,纵使暴横,使无辜之人咸坠涂炭,是一越王死,百越王生也。且王师之至,民归顺以万计,自缒而下,四面成蹊。奈何纵邀赏之人杀降以为功,冤痛彻天?如得上方斩马剑加君颈,虽死不恨!”后来又上奏章给朝廷,救活了许多人。
武则天改唐为周后,狄仁杰回朝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有一天,“武后谓曰:‘卿在汝南有善政,然有谮卿者,欲知之乎?’谢曰:‘陛下以为过,臣当改之;以为无过,臣之幸也。谮者乃不愿知。’后叹其长者”。
其时正是武则天剪除李唐宗室和元老勋臣势力之时,酷吏来俊臣罗织罪名,诬陷狄仁杰、任知古、裴行本等人与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一起“谋反”,将几位老臣逮捕入狱。来俊臣让属官王德寿告诉狄仁杰,只要承认与宰相杨执柔一同谋反,便可免其死罪。“仁杰叹曰:‘皇天后土,使仁杰为此乎?’即以首触柱,血流沫面。”吓得王德寿连忙安慰。狄仁杰趁狱卒放松警戒之时要来笔墨,将冤情写在帛上,藏在棉衣里,然后让狱卒拿给家人拆洗。其子狄光远拿着冤状去找朝廷上告,武则天才赦免了几位老臣的死罪。
No.4
驰骋疆场,保境安民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首领李尽忠率兵犯境,震动河北,狄仁杰被起用为魏州刺史。前任怕贼人攻城,已调集大批农民来修筑防御工事,当时正值农忙季节,百姓怨声载道。
狄仁杰上任,认为契丹还在远方,况且也未必敢轻入魏州,如此兴师动众,未免小题大做,于是让众百姓回乡务农。后来,契丹未来,百姓也未失农时,百姓们出于爱戴敬仰之心,给他在魏州建了生祠。武则天表彰狄仁杰的安抚功劳,晋升他为幽州都督,赏赐紫袍龟带,亲手在袍上制了“敷政术,守清功,升显位,励相臣”12个金字。
圣历元年(698)秋,突厥兵又犯河北定州、赵州,武则天命皇子李哲和狄仁杰为正、副元帅,发大兵30万前往讨伐。突厥闻狄仁杰之名而退兵,狄仁杰率兵10万追击,将失地收复。武后又委他为河北道安抚大使,他积极采取措施,安抚人民恢复生产,一面调拨粮食,赈济贫苦,一面遣送流民回籍安居,同时严令军队不许侵扰百姓。
狄仁杰以身作则,坚持吃粗粮淡饭,与人民同甘苦共奋斗,使河北诸郡的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并有所发展。为此,武则天加封他为内史(类似首相),并赐他一座府第。
No.5
举贤荐能,知人善任
契丹兵入境侵扰兵败时,被捕军将很多,其中李楷固、骆务整是能征惯战的勇将,狄仁杰建议免除二人死罪。后来二人果然立下奇功,武则天在庆功宴上亲自给狄仁杰敬酒,称赞他知人善任、举贤荐能之功。
有一次武则天让狄仁杰推荐人才,“仁杰曰:‘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真宰相才也。且久不遇,若用之,必尽节于国家矣。’则天乃召拜洛州司马。他日,又求贤,仁杰曰:‘臣前言张柬之,犹未用也。’则天曰:‘已迁之矣。’对曰:‘臣荐之为相,今为洛阳司马,非用之也。’又迁为秋官侍郎,后竟召为相”。后来张柬之发动政变,逼武则天退位,立下了恢复唐祚的大功。
狄仁杰还举荐过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桓彦范、泰州刺史敬挥等十数人,均得以重用。狄仁杰是武则天最信任、最尊敬的一位大臣,每次朝堂,武则天都不让其按常规行君臣之礼,曾说:“……见公拜,朕也身痛。”对狄仁杰不直呼其名,而是称“国老”。狄仁杰数次要求告老还乡,武则天总是挽留,并不让他与其他宰相一样到朝堂值宿,还吩咐其他大臣“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No.6
劝阻挥霍,归宗唐祚
武则天晚年,日趋奢侈,挥霍无度。一次命僧人合长生药,所费巨万,三年方成。圣历三年(700)秋,又想建造一座大佛像,并决定由天下僧民捐款完成。狄仁杰体恤民情,不欲增加百姓负担,便极力劝阻:“……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武则天敬重狄仁杰,凡他提出有益于老百姓的建议都能获得奏准,便打消了造大佛像的念头,并说:“公教朕为善,何得相违。”
武则天有意让武氏子孙继承武周大统,其侄武承嗣、武三思图谋太子之位,千方百计取悦武则天。在继承皇位这一问题上,狄仁杰与李昭德、张柬之等力主归宗唐祚,竭力反对立武氏太子。
有一次,武则天想立武三思为太子,狄仁杰挺身而出,明确发表意见:“臣看天下人未厌唐德,前匈奴犯边,陛下派梁王(武三思)募兵,一月才招到一千人,后来庐陵王招募,未经二旬就数盈五万。如今要立太子,非庐陵王不可。”后来又借为武则天圆梦的机会劝其立李氏:“……立子,万岁配食太庙,继承无穷;立侄,未闻侄为太子而附姑于庙……”武则天听此话心有所动,后来迫于形势,将庐陵王李显立为太子,复承唐祚大统。
圣历三年(700),狄仁杰病故,享年70岁。武则天闻讯后非常悲伤,当即失声痛哭,长叹曰:“朝堂空矣!”接着传旨废朝三日,以示哀悼。此后,每逢朝中某件事不能决断时,武则天总不免喟然长叹:“天夺吾国老何太早耶!”
▲太原狄仁杰文化公园里的狄仁杰雕塑
图源:太原市狄仁杰文化公园公众号
来源: 文博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