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下午,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联合石家庄市科协、河北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布奇乐乐园亲子成长中心、石家庄沐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植'通万物,探秘植物世界”科普研学活动在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基地成功举行。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450余名青少年及社会公众、志愿者参与,通过专家讲座、互动体验、实践操作等形式,带领孩子们走进奇妙的植物科学世界,激发科学探索兴趣,培养学科学、爱科学意识。
专家科普讲座,揭开植物科学奥秘
活动伊始,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科普团队负责人马春红研究员通过种质资源墙和科普展板,向孩子们生动讲解了农产品安全、食品安全及转基因技术的科学知识。马春红研究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实物展示,帮助孩子们理解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消除对转基因食品的误解,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食品安全观。
随后,许大金博士带来了《神奇的种子》科普讲座,并向孩子们展示了100多种不同农作物、蔬菜、花卉和水果的种子。小朋友们围在展示台前,仔细观察各种形态各异的种子,不时发出惊叹:“原来西瓜的种子这么小!”“玉米的种子竟然是这样的!”许博士通过趣味互动,让孩子们了解种子的结构、传播方式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赵璞博士的《植物的分类知多少》讲座则带领孩子们走进植物分类学的世界。通过图片、标本和现场互动,孩子们认识了14种常见杂草,并学会了如何通过形态学分类方法观察植物。赵博士还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身边的植物,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走进实验室,感受现代农业科技魅力
在实践环节,孩子们首先参观了河北省植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向孩子们介绍了基因编辑、分子育种等前沿技术,以及如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在智能温室小麦种植区,志愿者详细讲解了一年五代小麦快速育种技术,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科技如何加速农作物育种进程,保障粮食安全。
动手种植紫苏,体验劳动乐趣
最受孩子们欢迎的环节莫过于紫苏种植实践。在朱金永、张磊老师及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分组体验了整地、播种、覆土、浇水的全过程。科技志愿者耐心讲解紫苏的生长习性、光照需求及水分管理要点,并指导孩子们如何科学种植。小朋友们兴致勃勃地动手操作,有的负责松土,有的小心翼翼播撒种子,还有的认真记录种植步骤。一位参与活动的小朋友兴奋地说:“原来种一株植物需要这么多步骤,我要好好照顾它,看着它长大!”
通过亲手种植,孩子们不仅掌握了紫苏的科学种植方法,更深刻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增强了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之心。
播撒科学种子,培育未来创新人才
本次活动以“理论+实践”的沉浸式学习模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植物科学知识,激发探索自然的好奇心。许多家长表示,这样的科普研学活动不仅拓宽了孩子的视野,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让科学知识走出实验室,走进青少年心中,为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此次“'植'通万物,探秘植物世界”科普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科学教育实践,更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了热爱科学、保护自然的种子,助力他们树立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为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马春红 赵璞 许大金 朱金永 张磊
工作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
来源: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