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了解与蛇有关的自然知识,提升动手能力,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开展了“2025蓉城科学嘉年华”活动,此次活动分为《与蛇有关的植物》讲座和手工活动两部分,上午有10组家庭、下午有17组亲子家庭参与。

一、科普讲座

在活动开始前,主讲人吴老师先播放了一个科普视频,迅速吸引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然后引出了几个与“蛇”有关的植物,比如以“蛇”命名的“蛇鞭菊”,“南蛇藤”等;还有蛇喜欢的植物“蛇床”、“蛇包谷”…老师亲切的讲解,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配合讲解屏上详细的图文,和科普视频,使孩子们对自然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此外,吴老师还介绍了植物在医学中的作用。她特别介绍了几个能够解毒和蛇害怕的植物,通过这几个例子,让孩子们了解到植物不仅仅只具有观赏性,更是和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

二、手工活动

除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午的活动设置了“势走游蛇•纸艺手工”环节。在吴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和家长们一起动手,用彩纸折叠出了形态各异的“小蛇”。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通过与家长的合作,增进了亲子间的默契和感情。看着自己亲手制作出的“小蛇”,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喜悦的笑容。


下午,讲座之后是"植物浮雕拓印"的手工环节。大屏幕上播放的趣味手工视频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植物叶片和花朵在胶泥留下拓印,又在石膏浆的灌注下得到一幅完美的植物浮雕作品,引得小朋友们跃跃欲试。吴老师手持新鲜采摘的树叶与花瓣现场示范:"我们要观察叶脉走向,拓印时要将印泥擀平..."孩子们的小脑袋不自觉地凑近讲台。

动手环节瞬间点燃了全场的热情。孩子们用形状各异的树叶和枝条在印泥上拼凑成一幅创意图画,用擀面杖将植物嵌入印泥,再取下植物,用石膏浆浇在印泥上。其间,吴老师穿行在课桌间,时而弯腰指导"取下叶片时要用镊子"!时而举起优秀作品展示给其他小朋友,许多家长则帮助孩子动手创作。

接下来就需要静静等待作品成型了。在这个间隙,成理志愿者们组织小朋友们进行了“为自然博物馆设计logo”的绘画设计活动,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结合博物馆主题自由创作。很快,孩子们便完成了各自的作品,这些作品充满了天马行空的创意和不失童真的美好,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也许可以是博物馆创新设计的独特源泉。

当石膏浆干燥定型,老师指导孩子们轻柔地撕掉印泥,这样就留下了石膏浮雕画。大家骄傲地展示着各具特色的自然艺术品。通过亲手拓印,小朋友们以触觉感知植物肌理,用创造复刻自然印记,在实践中深化了对自然科学和美的认知。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