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4月26日12时
鄱阳湖都昌站水位已达11.18米
随着水位的增长滩涂湿地出现独特的绿色“大地之树”景观。
这其实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奇妙现象。从空中俯瞰树干由水流形成枝叶布满了绿色的湖草眼前这棵“大树”生长在鄱阳湖水流入口处树干、树支到枝丫栩栩如生粗壮的树枝纵横交错树叶在阳光和微风的衬托下绿色与湖水交映、美轮美奂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形成原因
水系与泥沙作用:鄱阳湖滩涂有许多错综复杂的水系,当水位下降时,水流会携带大量泥沙在滩涂上沉积。这些泥沙在水流的作用下,形成了一道道类似于树枝状的纹理,就像是大树的枝干,为“大地之树”景观勾勒出了基本的轮廓。
植物生长:鄱阳湖滩涂湿地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像苔草等植物。在水位下降后,这些植物会在适宜的环境中迅速生长。它们沿着之前泥沙形成的纹理生长,逐渐覆盖了这些纹理区域,使得“树枝”更加明显和生动。植物的绿色与周围未生长植物的区域形成鲜明对比,从空中俯瞰,就如同大树的枝叶,让整个景观看起来更加形象逼真,宛如一棵巨大的绿色“大地之树”。
季节性变化
鄱阳湖的水位会随着季节变化而涨落。一般来说,在春季和夏季,鄱阳湖进入汛期,水位上升,“大地之树”景观会被湖水淹没,暂时消失。而到了秋季和冬季,水位逐渐下降,滩涂湿地露出水面,“大地之树”景观就会逐渐显现出来,并且随着时间推移,植物生长得越来越茂盛,景观也愈发壮观。
这种独特的绿色“大地之树”景观是鄱阳湖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它不仅为众多候鸟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也成为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吸引着人们去欣赏和探索。
据了解,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肾”。近年来,江西加大对湿地保护和修复、维护生物多样性,鄱阳湖湿地生态状况逐步得到改善。
来源: 江西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