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位于今天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的琉璃河遗址,坐落在大石河的北岸,分布面积大约5.25平方公里,它也是西周燕国的始封地,那这里究竟有哪些重大的考古发现,又是如何揭开北京建城史的呢?
自2019年琉璃河遗址考古工作重新启动以来,新的发现不断涌现。特别是其中出土的铭文太保墉燕,为我们提供了北京建城史上最早的文献之一,记载了周初召公主持燕都的营建,揭示了燕国的建立过程。
琉璃河遗址是目前发掘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涵最为丰富的西周封国遗址之一,首次发现了西周封国的两重城垣结构。发掘人员在内城墙以北350米处,发现了外城墙和外城壕,外城壕内堆积层多达12-16层,通过这些层次,考古学家可以追溯到城墙从建设到废弃的过程。
琉璃河遗址的发掘,还揭示了西周封国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位于内城中心偏北的位置,该建筑的夯土层次清晰、夯窝明显,周边出土了刻辞甲骨、铜容器和陶范等高等级遗物,表明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考古新发现带有斜角墓道的墓葬,中字形和甲字形墓葬,专家初步辨识出四代燕侯家族的存在。
同时在发掘过程中,多学科研究取得重要成果,考古人员在对平民墓地的发掘中,展开了人类全基因组测序,确认这是一个父系遗传家族墓地,至少包含四代家族成员,为研究古代社会结构提供了关键突破。
来源: 北京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