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常常遇到这些问题:一年四季总是手脚冰凉,怎么捂都捂不热?后背发冷,出痘痘,关节疼痛?平时特别怕风怕冷,经常感冒?吃一点偏凉的食物,经常腹痛腹泻?
如果你有这些症状的话,就说明身体中的寒气很重,需要想办法去除体内的寒气。
中医解读“寒气”:自然界的寒热是一个温度概念,它的本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其实,人体的寒热也与之类似,中医认为,机体由气构成,这团气“动则生热,静则生寒”。身体有寒实际上是气机偏于静止,活力不足的表现。体寒的人往往比较怕冷,手足冰凉。脾胃有寒,便不敢吃偏凉的食物,经常腹痛腹泻;肾有寒,除腹泻以外还会小便清长;肝有寒,可能会气逆产生呕吐感,或头顶痛等。通过中医的方法来改善这种状态,就是驱赶寒气。
一、寒气的来源,你清楚吗?
二、寒证分为外寒和内寒
1.外寒:对应的心理是“外环境的残酷、不好、不足、多余”。如:地震,企业倒闭,亲人患病而导致的以“不足,多余”为主的心情,对应外寒。外实寒:“外面多余”而导致不好。如:自己想做一件事,但遇到了来自外界的重重阻力而无法实现。外虚寒:“外面不足”而导致不好。如:自己有一个很好的研究成果,但因没有相关政策的支持而得不到推广。
2.内寒:对应的心理是“内环境的残酷不好、不足、多余”。如:家庭、单位或自己的身体不好而导致工作干不了。内实寒:与“自己”有关的,“多余”导致了“不好”,这种心情导致内实寒。如:认为得病不好,因患病而心不平。内虚寒:与“自己”有关的,“不足”导致了“不好”,这种心情导致内虚寒。如:工作能力不足,工作没干好;老同志的工资该涨没涨,该给没给,当年找对象想找好的,漂亮的,但觉得自己不行,想得到又认为得不到,这种是内虚寒。
三、“寒气”到底藏在哪儿?
1.后背的寒气。人体背后的寒气,直接积存在膀胱经中,长期的堆积会在背后形成一层厚厚的脂肪,这些脂肪有一部分就是变了质的体液长期累积而成。
2.头顶的寒气。通常头顶只有一层薄薄的皮肤,用手按压时是硬硬的感觉。头顶的寒气直接堆在头顶上,堆积得多了,会形成一层软软的物质,摸起来像有一层海绵垫。头顶的寒气更严重的会在前额左侧或右侧形成硬硬的肿包,到医院诊断时医生会认定为骨质增生,这是寒气用固态的形式积存的物质。
3.正面的寒气。正面的寒气,上半身会积存在肺经和其经别(经络的分支)中,这两组经别在人体胸前中线的两侧。正面的寒气也会积存在胃经中,胃经从眼部下方一直延伸到脚趾,在大腿正面是最容易积存寒气的部位。严重的胃经寒气堆积,会使大腿正面形成一层硬而厚的组织,使得大腿的伸缩发生问题,而造成行动不便。这种疾病很少医生能够诊断出和胃有关联,经常成为难以医治的疑难杂症。
四、身体寒气重,如何逼出来

来源: 南阳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