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师48岁,7年前因急性胰腺炎诱发糖尿病,此后就依赖胰岛素控制血糖。但他时常漏打胰岛素或者自行调整胰岛素剂量,血糖监测也不系统。他多年吸烟,偶尔还喝酒。
去年春节前夕,胡老师购入一双新篮球鞋,因尺码偏小穿着硌脚,导致右脚第四趾皮肤磨破。当时他仅用碘酒消毒后创可贴一贴,便继续坚持上课。20多天过去,他的伤口未见明显好转,却也未明显恶化。随后他前往广州参加朋友婚礼,在广州先是因感染甲流出现腹泻、高烧症状,他也未重视,在婚礼上喝酒助兴。
两天后他返回温州市永嘉县的家,原本破皮的右脚掌开始肿胀,他拿来筋膜枪,希望能按摩消肿。不曾想,他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伤口以及周围迅速化脓,肿胀蔓延至小腿,整条小腿肿得异常粗大,皮肤发硬发红,且高烧反复不退。直至此时,他才惊觉情况危急,立即前往永嘉县人民医院就诊。经检查,他被确诊为糖尿病足合并脓毒血症,医院随即下达病危通知书。入院当天,为了保命,医生不得不为其实施截趾手术,术后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在2天后切开肿胀的伤口进行引流。经过系统治疗,胡老师转危为安,康复出院,但是最终却付出了失去一个脚趾的代价。
教训血淋淋的,胡老师在防治糖尿病足中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一:忽视伤口,自行处理
很多糖友就像胡老师一样,觉得足部小伤口不值一提,自行用碘酒、纱布包扎就不再关注,直到伤口迁延不愈,化脓发臭才来医院就诊。长期的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和神经,导致伤口愈合缓慢且极易感染。糖友一旦发现足部破皮、水泡等损伤,哪怕伤口再小,都应立即就医,让专业医生评估处理,千万不能心存侥幸,以免小伤拖成大患。
误区二:不规律监测血糖与随意调整胰岛素剂量
血糖不达标是糖尿病足的重要诱因。不按时监测血糖,就无法准确掌握病情;自行随意调节胰岛素剂量,更可能造成血糖大幅波动。这不仅不利于控制病情,还会加重身体各器官负担,尤其是足部血管和神经,增加糖尿病足发病风险。糖友务必严格按照医生嘱咐定时监测血糖、规范使用胰岛素。
误区三:持续不良生活习惯
抽烟、喝酒对糖友危害极大。烟草中的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减少下肢血液供应,酒精则可能干扰血糖控制,还会影响肝脏代谢药物的能力。得了糖尿病足后,若不戒烟限酒,会进一步阻碍足部血液循环,延缓伤口愈合,加剧感染风险。
误区四:使用筋膜枪等不当方式处理肿胀
足部肿胀是糖尿病足的常见症状,胡老师使用筋膜枪按摩,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筋膜枪振动可能导致局部炎症扩散,加重组织损伤,使感染更快蔓延。
误区五:对身体异样拖延不管
胡老师伤口20多天没好转却未重视,出现拉肚子、高烧等症状时,也没将这些与足部伤口联系起来,直到右脚严重肿胀才就医,险些丢了性命。糖友身体一旦出现异常,如伤口不愈合、发热、肢体肿胀等,应立刻就医,遵循医嘱进行消肿、抗感染等正规治疗。
得了糖尿病,患者需特别仔细保护自己的双脚,特别是病程比较长的糖友,选择合适的鞋袜,尽量避免足部损伤。万一出现足部破皮等情况,应积极处理,规范控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预防糖尿病足发生。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