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4月26日,全球会共同庆祝一个特殊的日子——世界知识产权日。这一节日的设立,旨在唤醒全世界对知识、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共同营造一个鼓励知识创新与分享的法律环境。那么,世界知识产权日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它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和深远的意义呢?
世界知识产权日
知识产权日的诞生背景
世界知识产权日的设立,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21世纪初的一项重大举措。1970年4月26日,《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正式生效,标志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成立。作为致力于推动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组织,WIPO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不断推动各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1999年,中国和阿尔及利亚共同提出了设立“世界知识产权日”的提案,这一提案迅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2000年10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第35届成员大会系列会议正式通过了这一提案,决定从2001年起,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
知识产权日的深远意义
世界知识产权日的设立,不仅仅是一个纪念日那么简单,它承载着推动全球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都会围绕当年的主题,举办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2025年,世界知识产权日的主题是“知识产权和音乐:感受知识产权的节拍”。这一主题旨在强调音乐创作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知识产权在促进音乐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一主题,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知识产权在保护创作者权益、激发创作热情、推动文化繁荣方面的重要作用。
2025年世界知识产权日海报
保护智力劳动者的创新成果
知识产权分两类:一类是版权,另一类是工业产权。版权是指著作权人对其文学作品享有的署名、发表、使用以及许可他人使用和获得报酬等的权利;工业产权则是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货源名称或原产地名称等的独占权利。
知识产权保护法能够保护智力劳动者的创新劳动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和推广应用。
同时也能保护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先后出台,为个人和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我们每个人也有保护知识产权的权力以及义务。
;s++){var>;o++){var>&&(window[window.custom_itrace_key]=new>
参考来源:新华社、澎湃新闻、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
来源: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