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在夜深人静时,突然听到耳朵里传来“嗡嗡”“嘶嘶”或“蝉鸣”声,而周围却一片寂静?这种“无声处的噪音”就是耳鸣。

36岁的李先生,因工作压力大、长期熬夜导致头胀伴耳鸣(耳朵嗡嗡响),后出现听力下降,症状持续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多处就医治疗无效,遂至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患者反馈,治疗3天后,头胀和耳鸣明显减轻,1周后耳鸣基本消失,听力显著提高,患者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

耳鸣究竟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还是大脑的“错觉”?耳鼻咽喉科郑辉主治医师从医学角度为您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耳鸣是耳朵的问题,还是大脑的“幻觉”?

很多人以为耳鸣是耳朵本身的问题,但事实上,它可能涉及听觉系统、神经系统甚至心理因素的复杂互动。

1. 耳朵的“求救信号”

**听力损伤:**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如工地、耳机音量过大)或年龄增长导致的耳蜗毛细胞损伤,都可能引发耳鸣。

**耳部疾病:**中耳炎、耳硬化症、梅尼埃病等耳科疾病,常伴随耳鸣症状。

**耳垢栓塞:**外耳道被耳垢堵塞,也可能产生类似耳鸣的闷响感。

2. 大脑的“过度补偿”

近年研究发现,许多慢性耳鸣患者的听力并未严重受损,而是大脑听觉皮层在“填补空白”。

当耳朵接收的声音信号减少(如轻度听力下降),大脑可能会“过度活跃”,错误放大神经信号,产生并不存在的噪音。这种现象类似于“幻肢痛”——截肢者仍感觉已失去的肢体在疼痛,是大脑的“神经可塑性”在作怪。

3. 全身因素的“助攻”

耳鸣也可能是全身健康问题的“间接信号”: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可能影响耳部供血,导致搏动性耳鸣(与心跳同步的“咚咚”声)。

**颈椎问题:**颈椎错位压迫神经或血管,可能引发耳鸣。

**心理因素:**焦虑、抑郁会加重耳鸣感知,形成恶性循环。

耳鸣需要治疗吗?

耳鼻咽喉科郑辉主治医师提醒,如果您耳鸣伴随以下情况,需警惕“危险型耳鸣并尽快就医。

1.单侧耳鸣,可能提示听神经瘤、血管异常;搏动性耳鸣(与心跳同步),可能提示血管病变;

2.突然听力下降+耳鸣,可能是突发性耳聋,72小时内治疗最佳;

3.头晕、头痛、视力变化,需排查神经系统或全身性疾病。

若检查未发现明确病因,耳鸣可能是大脑的“习惯性错觉”。此时目标不是“消除声音”,而是减少它对生活的影响。

耳鼻喉科彭波主任团队运用专业的检查设备,如纯音测听、声导抗、耳声发射、听觉脑干电位检查(ABR)和MRI等,以帮助患者排除内耳异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采用耳鸣问卷、耳鸣检查、个性化声治疗等,并利用传统中药、传统针刺手法配合现代物理学刺激,将局部与整体结合,中西医联合治疗,可明显减轻耳鸣患者的痛苦。

预防耳鸣:给耳朵和大脑“减负”

**1.远离噪音:**长期使用耳机时,音量不超过60%,时长不超过1小时。

**2.保护心血管健康:**控制血压、血糖,减少高盐高脂饮食。

**3.放松神经:**冥想、正念练习可降低大脑对耳鸣的敏感度。

专家提醒

耳鼻喉科彭波主任提醒:耳鸣不是“幻听”,而是身体或大脑发出的特殊信号;它可能提醒我们关注听力、血管甚至心理健康。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减轻耳鸣患者的痛苦。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 郑辉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