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特辑|乘风破浪的航海梦:中国航海博物馆科普图书如何让孩子爱上海洋?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个充满墨香的日子提醒我们:书籍是打开世界的钥匙。而对于青少年来说,一本好的科普书,更能在心中种下探索科学的种子。今天,我想带大家走进一家“宝藏”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看看他们如何用一本本航海科普图书,为孩子们开启星辰大海的奇妙旅程。

航海科普图书:让博物馆“活”在手中

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家”,更是知识的“发射塔”。中国航海博物馆将厚重的航海历史、复杂的船舶技术,转化为孩子们爱不释手的科普图书。比如《中华船说》,这本书从数千年的舟船文明中精选50种代表性船型,用生动插画和故事串联起中国造船史的辉煌,不仅斩获多****项国家级科普大奖,还被开发成邮票、首日封等文创,让航海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什么航海科普难却重要?

航海离日常生活较远,但它的身影无处不在:超市里的进口水果、快递里的海外商品,甚至天气预报中的台风路径,都与航海息息相关。中海博的科普图书巧妙抓住这一痛点,用可视的绘本、有趣的故事、能参与的实验将航海知识立体呈现。比如《STEM未来航海家》系列,通过“任务挑战+科学实验”的方式,让孩子动手制作浮力装置、设计航线图,在玩中学懂“船舶为什么能浮在水上”“如何导航”等硬核知识。

分龄阅读:3岁到18岁,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航海坐标”

你知道吗?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知识的吸收方式截然不同。中海博根据儿童阅读特点,推出**“全龄段航海科普矩阵”**:让知识像“拼图”一样逐步拼出完整的航海图景。

· 3-6岁:《小小航海家》系列绘本用卡通角色讲解船舶构造,航海故事,以及如何航海;

· 7-15:《穿越时空的航海》系列以少年冒险故事穿越古今,亲历中外航海家的壮举;

· 1****5岁以上:《海帆远影——古代中国航海知识读本》和《沧澜航程——中国近代航海史话》科普图书,全面介绍航海知识,融入海洋环保、权益意识等深度议题。

技术赋能:当AR遇上古诗词,航海文化“活”起来

在数智时代,纸质书如何与短视频、游戏争夺孩子的注意力?在《潮声万里——寻找古诗词中的航海与舟船》中,扫描二维码即可聆听古诗词朗诵,配套了同名线上展览,不仅能听能看还能玩游戏,在互动体验中真正寓教于乐!这种“虚实共生”的阅读体验,正是未来科普的趋势——知识不再扁平,而是可触摸、可交互的立体世界。

世界读书日的思考:科普书如何走得更远?

尽管近年来博物馆科普图书成绩亮眼,但航海科普仍面临挑战:

1、“冷门”变“热门”:相比恐龙、太空,航海题材仍需破圈,需更多像《哪吒闹海》这样的文化IP助力;

2、跨界协作:博物馆正联合学校、出版社甚至专业作家,让科普创作“百花齐放”。

科普图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文化的桥梁。在世界读书日这个特殊时刻,不妨为孩子选一本航海科普书,或许有一天,他们会成为征服蓝海的航海家、科学家、工程师,或一个心怀世界的探索者。

互动时间
你有读过哪些令人惊艳的博物馆科普书?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作者简介:周甜,科普创作者,专注博物馆教育与科学传播,愿用文字点亮好奇,用故事传播科学。

来源: 中国航海博物馆 周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