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尾(Iris tectorum)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非中国特有物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中国栽培十分广泛,可观叶、观花、观果。嫩果可食,在南方和腊肉爆炒。以根入药。活血祛瘀、祛风利湿、解毒、消积。

鸢尾花开紫气来,暗香幽远妒英才。

微尘亦有不凡处,恩怨情仇百事哀。

**名 称:**鸢尾

**拉 丁 名:**Iris tectorum

**分类地位:**鸢尾科 Iridaceae鸢尾属 Iris

**别 名:**老鸹蒜、蛤蟆七、扁竹花、紫蝴蝶、蓝蝴蝶、屋顶鸢尾、百样解、扁雀、扁竹、扁竹兰、扁竹叶、扁子草、大白解、大救架、豆豉叶、蛤蚂七、哈蛙七、蝴蝶花、蝴蝶兰、蝴蝶蓝、金鸭子、金针、九把刀、兰蝴蝶、兰花矮托、兰七、老君扇、老鹰尾、勒马回阳、冷水丹、溜草、毛三七、鸟鸢、鸟仔花、偏地草、蒲扇风、蜞马七、墙头草、青蛙七、扇把草、扇柄草、搜山狗、搜山虎、天蜈蚣、铁扁担、土黄姜、土知母、乌鸢、下山虎、下搜山、鸭儿参、鸭屁股、射干、燕子花、摇痕七、中搜山、中搜山虎、扁柄草、扁竹根、顶生鸢尾、二月兰、剪刀夹、克马七、鲤鱼片、鲤鱼尾、铺地蜈蚣、蛇头知母、西狂痞、小鸢尾、鸭子七、鱼尾田七、wall iris等。

异 名:Evansia tectorum、Iris chinensis、Iris rosthornii、Iris tectorum f. alba、Iris tectorum var. alba*、Iris tectorum* var. aurescens*、Iris tomiolopha、Tectiris tectorum.*

识别特征:

1、植株基部残留叶鞘和纤维。根状茎粗壮,二歧分枝,直径约1厘米。

2、叶基生,黄绿色,稍弯曲,宽剑形,有数条不明显的纵脉。

3、花茎光滑,先端常有l-2个短侧枝,中、下部有1-2枚茎生叶;苞片2-3枚,绿色,草质,边缘膜质,内含小花1-2朵;花蓝紫色、白色等,外花被裂片中脉上有不规则的鸡冠状附属物,成不整齐的繸状裂,花药鲜黄色,花丝白色;花柱分枝扁平,淡蓝色,先端裂片近四方形。蒴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约5厘米,直径约2.5厘米,有6条明显纵肋,成熟时自上而下3瓣裂,内含种子多数;种子近梨形,红褐色至黑褐色,长约5毫米,宽约3毫米,表面皱缩,有光泽,先端钝圆,向基端渐狭,基端微凹,种脐位于基端凹陷内,种脐周边具种阜,种阜黄白色,常近方形。

**国内分布:**分布于山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各地常见栽培。拍摄于山东省威海市园林栽培。

**国外分布:**日本。

**生 境:**生于向阳坡地、林缘及水边湿地。

**物 候 期:**花期4-5月,果期6-8月。

**濒危级别:**鸢尾(Iris tectorum)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非中国特有物种。

**主要价值:**鸢尾(Iris tectorum)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中国栽培十分广泛,可观叶、观花、观果。嫩果可食,在南方和腊肉爆炒。

**药用价值:**以根入药。苦、辛,平。有小毒。活血祛瘀、祛风利湿、解毒、消积。主要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咽喉肿痛、食积腹胀、疟疾、痈疖肿毒、外伤出血等症。

编辑:Pierre

来源: 物种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