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艳红段跃初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塑料无处不在。从日常使用的塑料袋、塑料瓶,到各种塑料制品,它们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微塑料污染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这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正悄无声息地侵入人类的生活,甚至出现在人体的各个部位。近期,一项令人担忧的研究发现,微塑料已经“潜入”了人类的卵巢卵泡液中,这一发现引发了科学界和公众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广泛关注。
这项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发表于《生态毒理学与环境安全》杂志。研究人员对18名在意大利萨勒诺一家生育诊所接受辅助生殖治疗的女性进行了研究,仔细检查了她们的卵泡液。结果令人震惊:在18名女性中,有14人的卵泡液里检测到了微塑料,这些微塑料粒径均小于10µm,平均浓度为2191个/毫升,浓度范围在0 - 7181个/毫升之间,平均粒径是4.48µm,粒径范围为3.18 - 5.54µm 。这是人类首次在卵巢卵泡液中发现微塑料,意味着微塑料污染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普遍,它已经悄然渗透到了人体的生殖系统中。
微塑料究竟从何而来呢?塑料在环境中难以降解,经过长时间的风化、磨损等作用,会逐渐破碎形成微塑料。这些微塑料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土壤中,人类通过多种途径接触并摄入它们。我们饮用塑料瓶装水、食用塑料包装的食物时,微塑料可能随之进入体内;呼吸被微塑料污染的空气,皮肤接触含有微塑料的物品,也都有可能让微塑料进入人体。由于微塑料体积微小,它们可以在人体中“畅行无阻”,甚至穿透大脑和胎盘的屏障,如今又在卵巢卵泡液中被发现,可见其对人体的侵入之深。
微塑料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小觑,尤其是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它就像一个“特洛伊木马”,本身不仅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还能携带双酚、邻苯二甲酸酯、PFA(可溶性聚四氟乙烯)等剧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这些化学物质是已知的内分泌干扰物,进入人体后会扰乱激素水平,进而损害女性生殖健康。
图为滤泡液中精选的SEM-EDX图像MPs。
影响生殖系统:在人类的研究中,已经在母乳、胎盘和睾丸中发现了塑料颗粒,对于女性而言,微塑料进入卵巢卵泡液后,可能直接影响卵子的质量和发育环境。从动物实验的结果类推,当微塑料存在于卵巢中,可能干扰卵泡的正常发育过程,使得卵子成熟度降低,受精能力下降,最终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同时,微塑料及其携带的有害物质还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中与生殖相关的激素分泌和调节,比如影响雌激素、孕激素等的正常水平和作用,导致月经周期紊乱、排卵异常等问题 。
引发炎症反应:微塑料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异物,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和炎症。在卵巢局部,炎症环境不利于卵泡的生长和卵子的发育,还可能引起输卵管粘连、阻塞等问题,阻碍受精和受精卵的运输。长期的炎症状态还可能导致卵巢组织纤维化,进一步损害卵巢功能。
细胞层面的损害:微塑料的粒径微小,尤其是纳米级别的微塑料(<1微米),能够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进入卵巢细胞后,可能干扰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例如影响细胞的能量代谢、信号传导通路。微塑料还可能引发氧化应激反应,使细胞内产生过多的活性氧(ROS),这些活性氧会攻击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如DNA、蛋白质和脂质,导致DNA损伤、基因突变、蛋白质功能异常和细胞膜损伤等,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和卵巢的功能 。
干扰肠道菌群:人体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对于维持人体的消化、免疫等功能至关重要。微塑料进入人体后,有研究表明它会改变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使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增加。而肠道菌群的失衡又可能通过肠 - 脑 - 卵巢轴影响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功能,间接对女性生殖健康造成危害 。
众多动物研究已经揭示了微塑料对卵巢功能的负面影响。在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给小鼠投喂聚乙烯微塑料(PE - MPs,粒径10 - 150μm ,每天40mg/kg,持续30天),结果发现小鼠的卵母细胞成熟度降低,受精能力下降,胚胎发育也出现异常。这是因为微塑料引发了氧化应激反应,对卵母细胞的DNA和线粒体功能造成了损害。还有研究表明,雌性黑纹食蚊鱼在接触聚苯乙烯微塑料(PS - MPs)60天后,血浆中的17β - 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下降,这意味着微塑料干扰了鱼类的生殖内分泌系统。另外,当实验动物暴露于0.5μm的PS - MPs(每天0、0.015、0.15和1.5mg,持续90天)时,卵巢组织会出现氧化应激,产生过多的活性氧物种(ROS),导致卵巢组织发生改变 。
从理论上来说,微塑料进入卵巢卵泡液可能存在这样的机制:微塑料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循环,突破相对薄弱的血 - 卵泡屏障,从而进入卵巢,抵达卵泡液中,影响卵泡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卵巢作为女性重要的生殖和内分泌器官,负责产生卵子和分泌性激素。卵泡则是卵巢的基本功能单位,卵泡液在卵子的成熟和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卵泡液被微塑料污染,卵子的质量和发育可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员还对微塑料浓度与一些生殖健康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微塑料浓度与促卵泡生成素(FSH)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 < 0.05)。FSH是调节卵巢功能的重要激素,它的变化往往反映出卵巢功能的异常。此外,虽然微塑料浓度与体重指数(BMI)、年龄和17β - 雌二醇(E2)之间的相关性较弱(p > 0.05),但已有研究表明,微塑料具有“致肥胖”效应,会影响细胞的能量和脂肪酸代谢,进而影响体重;同时,微塑料会对产生E2的颗粒细胞产生负面影响,降低血液中E2的表达。不过,由于本次研究样本数量有限,这些结论还需要更多大规模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此次在人类卵巢卵泡液中发现微塑料,是研究微塑料对女性生殖健康影响的重要一步,但这也仅仅是个开始。目前,我们还不清楚微塑料对女性生育力的长期影响,也不明确究竟达到何种暴露剂量会对生育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考虑到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日益严重,我们迫切需要开展更多研究,深入了解微塑料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危害机制,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减少微塑料对人类健康,尤其是对女性生育健康的威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减少微塑料的摄入。比如,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选择玻璃、陶瓷等材质的容器;饮用过滤后的水,减少塑料瓶装水的消费;多食用新鲜的、未经过塑料包装的食物等。每个人的小小行动,都可能为减少微塑料污染、保护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微塑料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威胁已经摆在眼前,这不仅是科学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公共健康议题。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女性的生育健康,守护人类的未来。
参考文献:
Montano L, Raimondo S, Piscopo M, et al. First evidence of microplastics in human ovarian follicular fluid: An emerging threat to female fertility[J].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2025, 291: 117868.
来源: 科普文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