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肾病门诊,常遇到患者疑惑:“我每天还能尿1000多毫升,为什么医生说必须透析?”事实上,尿量≠肾脏功能,尿毒症的核心威胁不是“无尿”,而是肾脏“排毒、调平衡、泌激素”三大功能的全面崩溃。即使有尿,也可能只是“无效排尿”,毒素仍在体内持续堆积。

一、肾脏的三大核心功能:排尿只是“冰山一角”

(一)毒素清除:肾脏的“过滤天职”

健康肾脏每天过滤约180升血液,清除肌酐、尿素氮、尿酸等代谢废物。当肾小球滤过率(GFR)<15ml/min(尿毒症阶段),即使每天排尿1000ml,尿中毒素浓度已接近自来水——肾脏失去浓缩功能,排尿只是排出水分,而非毒素。

对比数据:

- 健康人尿肌酐浓度:8.8-17.7mmol/24h

- 尿毒症患者尿肌酐浓度:<3.5mmol/24h(毒素清除率不足正常10%)

(二)电解质平衡:比排尿更重要的“隐形任务”

肾脏是调节钾、钠、钙、磷的“精密控制器”:

- 高钾血症:尿毒症患者肾脏排钾减少,即使有尿,也可能因肾小管泌钾功能障碍导致血钾飙升(>5.5mmol/L可致心脏骤停)

- 钙磷紊乱:肾脏无法活化维生素D,导致血钙低、血磷高,引发肾性骨病、血管钙化

(三)激素分泌:决定生存质量的“幕后推手”

-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缺乏:90%尿毒症患者贫血,需依赖外源性EPO注射

- 肾素-血管紧张素失衡:约80%患者存在难治性高血压,增加心脏负担

二、有尿≠肾功能正常:尿毒症患者的“排尿陷阱”

(一)“多尿型尿毒症”的迷惑性

部分患者因肾小管浓缩功能丧失,表现为“低比重尿”(尿渗透压<300mOsm/L),每天排尿2000-3000ml,但这是“无效排水”——

- 尿中溶质(毒素)含量极低,相当于“用纯净水冲厕所”,无法清除体内废物

- 长期多尿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加速肾功能恶化

(二)残余肾功能的“倒计时”

尿毒症患者可能残留少量肾单位(约5%-10%),产生一定尿量,但:

- 残余肾单位如同“带病工作的员工”,过度代偿会加速死亡

- 透析不是“杀死残余肾”,而是通过分担排毒任务,延长残余肾存活时间(研究显示:早期透析患者残余肾存活时间比延迟透析者长18个月)

(三)尿量掩盖的“致命危机”

- 案例1:52岁患者每日尿量1500ml,但血肌酐1200μmol/L(正常<110),伴恶心呕吐、心包积液,因毒素蓄积引发尿毒症脑病

- 案例2:40岁患者尿钾正常,但因肾小管泌钾障碍突发高钾血症(血钾7.0mmol/L),心电图出现T波高尖,紧急透析才脱险

三、透析的核心作用:替代肾脏“做不到的事”

(一)血液透析:人工肾的“三重净化”

- 弥散作用:通过半透膜清除小分子毒素(肌酐、尿素氮),单次透析可降低血肌酐40%-60%

- 超滤作用:清除多余水分,纠正水肿和高血压(每次可脱水2-4公斤)

- 调节电解质:精准控制透析液成分,纠正高钾、酸中毒(如将血钾从6.0mmol/L降至4.5mmol/L仅需2小时)

(二)腹膜透析:利用自身腹膜的“持续净化”

- 通过腹腔内灌入透析液,利用腹膜毛细血管进行毒素交换

- 优势:24小时持续清除毒素,对残余肾功能保护更优(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存活时间比血透长6-12个月)

(三)透析频率的科学依据

- 公式参考:每周总尿素清除率(Kt/V)需≥1.2

- 若残余肾尿素清除率为2L/周,血透需达到Kt/V=1.0(相当于每周3次,每次清除尿素18L)

- 单纯依赖排尿(假设尿量10L/周,尿尿素浓度10mmol/L),仅能清除尿素0.1mol/周(不足正常需求的5%)

四、何时开始透析?看这3个关键指标

(一)肾小球滤过率(GFR)

- 非糖尿病肾病患者:GFR<10ml/min

- 糖尿病肾病患者:GFR<15ml/min

(需结合症状调整,如出现严重酸中毒、心包积液可提前)

(二)尿毒症症状

- 消化道:持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毒素刺激胃肠黏膜)

- 心血管:胸闷气短(肺水肿或心包积液)、难以控制的高血压

- 神经系统:嗜睡、抽搐(尿毒症脑病)

(三)电解质紊乱

- 血钾>6.0mmol/L(无论有无尿,均需紧急透析)

- 二氧化碳结合力<15mmol/L(代谢性酸中毒)

五、关于透析的常见误区澄清

(一)“透析会上瘾,一旦开始就停不了”

- 真相:透析是替代治疗,如同“饿了要吃饭”,是肾脏功能丧失后的必然选择。若未来肾移植成功,可完全脱离透析

(二)“有尿说明肾还有用,透析会加速肾坏死”

- 真相:透析清除的是血液中的毒素,不影响残余肾的血流灌注。相反,毒素蓄积会通过“尿毒症毒素假说”进一步损伤残余肾

(三)“透析后生活质量下降,不如保守治疗”

- 数据:规律透析患者5年生存率超60%,部分患者可回归工作。而未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平均生存期<1年

六、透析患者的“尿量管理”要点

(一)记录24小时尿量

- 帮助医生调整透析剂量(如尿量>1000ml,可适当减少超滤量)

- 尿量骤减(<400ml/日)提示残余肾进一步恶化,需加强透析

(二)合理饮水

- 原则:前一日尿量+500ml(不显性失水)

- 高钾患者:避免大量饮用果汁、菜汤(含钾高)

(三)保护残余肾功能

- 避免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

- 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推荐ACEI/ARB类药物)

来源: 医路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