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帕金森患者装了脑起搏器,却发现症状改善不给力,这是咋回事?别慌,今天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就跟您唠唠“神秘救星”——程控。
脑起搏器堪称“大脑小卫士”,可有时它也会“小迷糊”,没把劲儿使对地方。就像空调设定了26℃,屋里却还是不凉快,这时就需要“调一调”。程控,就是那个帮脑起搏器精准发力的“空调遥控器” 。
有的帕友术后还是抖个不停,或者走路依旧拖拖沓沓,别愁!赶紧找医生安排程控。这可不是简单操作,医生会像“电路维修大师”一样,精细调试电压、频率、脉宽这些参数。说不定调完,立马就能感觉身体里那台“生锈老机器”又顺畅运转起来。
别让帕金森的症状继续“撒野”,程控能让脑起搏器火力全开。要是你或者身边的帕友也有类似困扰,别犹豫,和医生聊聊程控,下一个轻松生活的就是你!
一、定义
脑起搏器术后程控是指在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后,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病情变化以及个体差异,通过体外程控仪对脑起搏器的各项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过程。
二、程控的参数
- 电压:影响刺激的强度,电压越高,刺激作用越强。
- 频率:决定电刺激脉冲发放的快慢,不同频率对症状控制效果有差异。
- 脉宽:即单个电刺激脉冲的持续时间,也会影响刺激效果。
三、程控的时间和频率
- 一般首次程控在术后1 - 4周左右,待患者伤口愈合、身体状况稳定后进行。
- 初期可能需要频繁调整,如每隔1 - 2周一次,之后随着病情稳定,可逐渐延长程控间隔时间,数月甚至半年一次。
四、程控的目的
- 改善症状:如对帕金森病患者,有效控制震颤、僵硬、运动迟缓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减少副作用:避免因参数设置不当引起的头晕、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不良反应。
五、程控的过程
医生先详细询问患者自上次程控以来的症状变化、日常活动情况等,然后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肢体协调性等。
接着,医生使用体外程控仪与体内的脑起搏器进行无线通讯,读取当前的参数设置,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参数进行调整。调整后,再次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有无不良反应,必要时进一步微调参数。
六、患者的配合
患者在程控过程中要如实向医生反馈自己的症状变化、服药情况及日常生活中的感受,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做出合理的参数调整。
脑起搏器术后程控是一个长期、个体化的过程,需要医生、患者及家属共同配合,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 周彬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