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是什么?肾脏健康的 “晴雨表”
肌酐是肌肉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化合物,由磷酸肌酸代谢生成。它就像肾脏健康的 “晴雨表”,能直观反映肾脏的过滤功能。正常情况下,肾脏会高效地过滤和排泄血液中的肌酐,维持体内肌酐水平的稳定。
血肌酐参考范围有差异
一般而言,成年男性血肌酐参考范围为 53 - 106μmol/L,成年女性为 44 - 97μmol/L。但需注意,不同医院由于检测仪器、试剂以及检测方法的不同,血肌酐的参考区间可能略有波动。比如,一些医院采用酶法检测,参考范围可能会稍窄;而采用苦味酸法的医院,参考范围或许会有所不同。所以,拿到体检报告后,一定要以所在医院给出的参考值为准。
肌酐升高意味着什么?
当血肌酐升高时,往往是肾脏发出的 “警报”,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可能出现了问题。常见原因包括肾脏疾病,如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等。此外,非疾病因素也可能导致肌酐短暂升高,像短时间内大量摄入肉类食物,外源性肌酐摄入过多,超出了肾脏的代谢能力;剧烈运动后,肌肉代谢水平提高,内源性肌酐生成骤然增多。不过,因非疾病因素导致肌酐升高,在调整饮食、充分休息后,肌酐值通常能恢复正常。要是肌酐持续处于高水平,那就必须及时就医,排查肾脏疾病。
肌酐降低的原因有哪些?
血肌酐降低常见于几种情况。比如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含量逐渐减少,肌酐生成量自然降低;体型消瘦者,肌肉总量少,肌酐产生也少;素食者或长期低蛋白饮食者,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肌酐的合成原料匮乏,血肌酐水平也可能偏低;还有肝功能异常者,因为肌酐的生成与肝脏也有一定关联,肝功能受损时,肌酐生成障碍。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肌酐降低并没有明显的病理学意义,但如果是疾病原因导致的,就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肌酐检测前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肌酐检测前,有诸多细节需要留意。首先,饮食上,检测前 3 天应避免大量进食肉类,保持正常、均衡饮食,防止外源性肌酐干扰检测结果。其次,要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后肌肉损伤会使肌酐生成增加,最好在检测前 24 小时内保持相对安静的状态。再者,部分药物会影响血肌酐检测结果,如阿司匹林、阿米洛利、卡托普利等,若正在服用这些药物,务必告知医生,以便综合判断检测结果。
如何通过生活方式调控肌酐水平?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维持肌酐正常至关重要。饮食方面,遵循优质低蛋白原则,肾功能正常者,可适量摄入鸡蛋、牛奶、瘦肉等优质蛋白;若肾功能不全,更要严格控制蛋白摄入量,减轻肾脏代谢负担。同时,减少高盐食物摄入,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 5 克以下,因为高盐饮食会加重肾脏排泄负担,间接影响肌酐水平。此外,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让肾脏在良好的内环境中高效工作,有助于维持肌酐稳定,呵护肾脏健康。
来源: 医路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