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打了两对耳洞。

一对在耳垂,一对在耳轮上,也就是在耳廓外上方的软骨上。

那年春天,她在好朋友的怂恿下走进一家小店。“啪——啪——”两枪,耳垂上就打好了两个洞。但看着老板耳廓上一排漂亮的耳钉,说不上是冲动还是期待,她也想要这样一个不一样的耳洞,显得不那么循规蹈矩。又是两枪,在她的耳轮上,打穿耳廓软骨的耳洞就这样打好了。她以为,耳廓边缘的耳钉,会让人有种锋芒毕露的感觉。

耳垂的耳洞,除了最初的几天表面有点红,很快便安然无事。但耳轮软骨上的那两个洞,明显反应更大一些,几天后,耳廓上的伤口并没有像耳垂上的那样好转,反而开始弥漫性地出现鼓胀、红肿。于是,她在朋友的建议下,买了酒精,每天局部消毒。

虽然红肿慢慢消失了,但她逐渐发现,原来的耳洞周围开始长疤痕了。而且这疤痕越来越大,渐渐把耳洞也淹没了。一年以后,疤痕变成了一块不规则白色球形隆起物,横亘在耳廓的边缘。朋友看到后,笑称她是不是戴上了最新款的珍珠耳钉。

于是,她来到了耳鼻咽喉科就诊。

耳鼻咽喉科的上官医生一看就给出了诊断:疤痕增生。

她感到很奇怪,如果说她是疤痕体质的话,那为什么耳垂上的耳洞,却没有出现类似的问题?

上官医生于是解释起来。

虽然都是在耳朵上,但耳垂和耳轮在结构上截然不同。耳垂主要是由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软组织,血液供应充足。当耳洞打好后,伤口一旦闭合,通常能平稳愈合。而耳轮摸摸看就知道,质地有点硬,菲薄的皮肤下就是软骨组织,软骨几乎没有血管,依赖周围组织提供营养,伤口的愈合能力较差。一旦出现感染或反复刺激,组织修复机制便容易“过度补偿”,胶原蛋白不断堆积,结缔组织增生,最终增生成一个巨型的疤痕疙瘩。

上官医生还解释说,耳轮上打耳洞引起的疤痕增生很常见。除了结构差异外,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动作都会对耳轮上的伤口产生刺激,比如侧睡时压迫,这些动作会反复刺激伤口,导致慢性炎症迁延不愈,继而触发疤痕过度修复。所以,相对耳垂而言,耳廓软骨上打耳洞,出现疤痕增生的机会大大增加。

她回想起,那段时间的确常常侧睡,早上起来后耳轮特别痛,她也没当回事儿。现在想想,每一次压迫,疤痕都像年轮一样一圈圈增厚。相比而言,耳垂上的耳洞,由于耳垂的柔软,不易被压迫,自始至终都很安分,没惹出什么麻烦。

上官医生说,如果刚开始疤痕增生的时候,其实是可以局部注射一些药物来抑制的,常用的是一些糖皮质激素类的注射针剂。但现在增生的疤痕已经长成了一个将近2厘米直径的疤痕疙瘩,单纯注射药物已经杯水车薪了,所以建议手术切除。而且,并不是手术切除就一了百了了。手术后,也要密切注意伤口是否会再次疤痕增生,必要时还是需要药物治疗的。所以,整个随访过程时间长,需要有一定的耐心。

手术结束后,疤痕疙瘩被切除了,耳轮上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她想,也许她并不适合那种犀利的风格。

来源: 海上五官